第5章 认识自我,坚持热爱

曹艺舰

(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曹艺舰。非常荣幸能在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去回忆我们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来到燕园是在8年以前,无数新鲜事物摆在我的面前,形形色色的专业,丰富多彩的社团,优秀无比的同学,无不使我眼花缭乱。从那时开始,我就一直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我不断做出选择,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只为真正地认识自我。

终于,在步入研究生阶段,我渐渐地寻得一生所爱,那便是语言学研究。普通话、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外国语,每一门语言或方言都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不同社群思维与文化的珍贵载体。如果没有语言,现在的我也许只能在现场手舞足蹈,来努力表达我心中的情感。

不同于人们对人文学科的刻板印象,语言学的研究同样需要定量的计算与分析,为了弄清楚我家乡方言的声调问题,我开始主动去学习统计学、心理学、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我想,当我不再是被充满压力的生活和优秀的同辈推着向前,而是凭自己的热情主动迈开前进的步伐时,在那一刻,我开始明白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想要留存住不同语言的魅力;我想要在每次回到故乡时,听到乡音依然能露出灿烂的笑容;更进一步地,我想要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我希望汉语同样能让世界各地之人的嘴角浮现出上扬的弧度。在认识自我的路上,是热爱让我迈出了最初的一步,让我体会到了学科交叉的美妙之处。

当然,不光是语言学,任何学科都是如此——在构成学术价值的系统中,没有任何一个项目是孤立的,我们试图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尽可能地钻研,却也同样需要拓展自己思维与知识的疆界。幸运的是,在自由的北大,我接受到最好的通识教育。尽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不断试错,有时甚至在成长的过程中遍体鳞伤、怀疑自我,但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个瞬间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谁:也许是在夜深人静时的未名湖畔,也许是在去喧闹的食堂排队打饭的路上,也许是在“五四”夜奔时抬头望向操场大屏幕的那一刻,也许是在田野调查间擦去额头上汗水的时刻,也许只是在某一节普通的专业课上。在那个瞬间,每一个体的每一段独特体验,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都会激励我们探索自身的潜力究竟何在。于是,我认识到,我不能丢弃面对挑战和敢于前进的勇气。

然而,认识自我并不等于神话自我。曾经的我,在田野调查中也常常自以为是,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调查对象告诉我他们心目中语言的模样时,我开始愧疚不已。中文系的李宗焜老师曾经说过:“你学问好,是要让人家觉得你对他是有帮助的,而不是让他觉得难堪。”我想,我有什么资格能凌驾于调查对象之上呢?所谓的外行的朴素的观点,往往能启发并引导我们发现更多。只有永远怀着一颗学徒之心,才能真正地做好学问,做好一个对人民有益的北大人。于是,我决心一直做一个虔诚的学徒。

认识自我的道路还在延伸,但在北大的日子却并非永远。讲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感伤,许多人即将离开这座园子,曾经热闹无比的教学楼、操场、食堂、宿舍楼,在盛夏的夜晚又将变得冷清。在北大,我从来都不是孤独的,我有幸能与优秀的你们一直同在;在未来,我们同样不是孤独的,因为在燕园的美好回忆已经内化为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将陪伴我们终生。当盛夏的风再度吹过,我们将奔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尽情施展我们在北大所学。

最后,我想要衷心感谢养育我们的父母,感谢循循善诱的师长,感谢朝夕相处的伙伴,感谢这座承载了我们无数美好记忆的园子。一想到有你们在,即便心中对未来仍有迷茫,我也会再次鼓起勇气,砥砺前行。也衷心祝愿所有毕业生能继续保持真诚、坚定和勇敢的品质,我们眼中的光芒,将如夜空中的繁星一般,照亮所有人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