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打破桎梏,创造未来

杨诗杰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研究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校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杨诗杰。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与北大的故事。在北京大学这趟列车上,我们即将到达终点站,各自奔赴下一段旅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学校、师长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回首过往,我感慨万千。无数个记忆的片段,逐渐浮现在我眼前。与很多同学不同,我曾在军队服役,在军队的几年,少了些放荡不羁、肆意江湖,多了些挥洒汗水、摸爬滚打。当年,与战车、枪炮为伍,与风雪、严寒相伴,执行过抗洪抢险任务,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参加过各类军事演习,练就了应对现代战争的本领。

往事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路踏过荆棘、跨过险峰、历过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北大梦”也逐渐苏醒,对北大的渴望也愈发强烈。

蔡元培校长说,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鲁迅先生评价北大是“常为新的”。我知道,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所以,我带着摔打历练后的兵味,来到北大,在新的战场继续冲锋。

从全国纪律最严格的地方来到全国最自由的殿堂,从学习军事技术到学习人工智能,从在野外冲锋演习到在互联网公司研究算法……这一切现在看起来都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当初我刚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忐忑和不安。但当我真正走进北大,她却用一种温柔的方式迎接我的到来,让我感到熟悉而亲切,也赋予我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北大极其包容,给予我足够的机会,独立我精神,自由我思想。教授们的气度、风范,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无一不深深吸引着我。在这里,我不仅仅感受到尖端学术的魅力,更学到另眼看世界的方法。我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被熏陶、被启发、被影响、被感染,慢慢地将北大精神感悟于心,以一个真正北大人的方式去学习,去生活,去面对未来。

在北大,我敞开心扉,张开双臂,与她深情相拥。

与此同时,我发现,专业课原来还有那么多深奥的问题,代码原来还可以这样运用。在努力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队列场上头顶烈日一站到底,射击场上精确瞄准、从容击发,野外大强度拉练路上汗水湿透“迷彩”……有过疲惫,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我仍相信未来、一路坚持。夜半键盘的敲击声,是独属我的交响曲;笔尖磨纸沙沙作响,绘下科技兴国的新篇章。

2021年7月1日,作为学生代表的我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唱国歌之时,我内心感慨万千,深深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个北大人而自豪。也深知,我们身处的时代,既有地区冲突、流行病肆虐、大国关系紧张等动荡因素,也有ChatGPT、深空探索、算力倍增、人机耦合等科技发展。人类与机器、现实与虚拟、地球与太空、战争与和平……历史性地交织在一起。我们见证前所未见的变局,也深度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作为北大人,我们肩负时代的责任。我们既要有勇气面对挑战,坚定地与国家同行,也要拥抱变化、拥抱世界,坚定地与时代共振。不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勇于打破桎梏、创造未来。

今天,我们即将接过北京大学毕业证书,这是一份认可、一份鼓励,更是一份责任。时间的列车奔驰向前,带走了三年前青涩与稚嫩的自己,带走了三年倏忽而过的葱茏岁月,却带不走少年人的意气风发与激情满怀,带不走同窗挚友嗔痴笑闹里的美好情谊,带不走北大所赋予我们的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我们会带着母校的教诲、带着老师们的殷切嘱托和美好祝愿奔向五湖四海,带着这份诚挚的希冀和最令人感动的师生情,凝聚起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青春力量,做有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的高素质高标准人才。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愿同学们不负初心、前程似锦!愿老师们学术长青、桃李满天下!愿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