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将论文写在世界的大地上

在《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北京大学青年学子的思考》一书即将付梓之际,学校有关方面希望我写一个序言。我因为全程见证了该书的成稿过程,遂欣然从命。

2019年,北京大学发布全新的国际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培育全球卓越人才,其中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正是全球卓越人才的关键组成部分。这是北大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在国际化维度上的全面部署和具体体现,是北大服务国家关于加快培养全球治理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这一战略,北大国际合作部与国际关系学院合作,共同打造“2019年北京大学日内瓦国际组织暑期项目”,组织北大学生赴日内瓦参访国际组织。国际合作部副部长郑如青老师邀请我作为该项目的学术指导老师率团赴日内瓦。国际关系学院与国际合作部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长期密切合作的历史,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在筹备过程中,我们达成了如下共识:鉴于这是北大第一次组织日内瓦国际组织暑期项目,一定要办好;办好的标准是要突出项目的国际性、交叉性和应用性三大特色,使学生通过参加此次项目,拓展全球视野,强化家国情怀,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全球治理的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充分展现北大学生对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严肃思考,而绝不能把这个项目办成一次走马观花、旅游参观的活动。为达此目的,我们要求参加项目的同学必须在项目结束后每人提交一篇深度调研报告,鼓励同学们把日内瓦之行后对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所思所想认真写出来,由学校择优结集出版。另外,办好这个项目,我们是有条件的,因为我们有一个特殊优势,即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可以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全程专业指导。这就是该书的缘起。

2019年7月7日至22日,首届“北京大学日内瓦国际组织暑期项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此次暑期项目吸引了全校60余名同学报名,最终经过严格筛选,来自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元培学院、外语学院等不同学科背景的24名优秀本科生和硕士生成为首届项目成员。行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要求同学们提前了解拟参访的国际组织的情况,准备好问题并踊跃提问。秉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学理念,结合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组织的特点,我们将第一周安排在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与发展学院(简称日内瓦国发院),设置了国际冲突、环境气候、人权、公共卫生、国际贸易等专题,邀请日内瓦国发院的教授围绕上述专题进行讲授并组织集体研讨,使同学们对相关专题的来龙去脉有了基本了解。第二周则结合所学内容密集参访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近距离了解不同类型国际组织的作用职能、决策机制、组织文化及其面对的挑战。在参访期间,同学们高昂的学习热情、优异的提问表现、流利的英文表达以及与国际组织官员热烈互动、时常导致参访时间延长的火热场面,给国际组织官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展现了北大学子和中国青年的风采。在现场目睹这一切,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日内瓦之行顺利结束之后,同学们陆续提交了24篇研究报告。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的老师们,包括雷少华副教授、刘莲莲长聘副教授、罗杭长聘副教授、祁昊天助理教授、陈沐阳助理教授、赖华夏助理教授等人,在逐篇评审的基础上,按照学术发表的标准和要求精选出11篇优秀报告,从专业角度提出了详尽具体的修改意见供作者参考。几经修改,文稿日渐成熟。此后,我的同事、同时也是随团指导老师的陈绍锋长聘副教授全面负责书稿的统稿工作。他以一贯的严谨求实作风,对书稿逐篇逐句逐字修改,之后又进行编辑,梳理出四大部分,并分别点评,为书稿质量的提高付出了巨大心力,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期间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书稿整理和出版计划屡屡延后,个中辛苦,唯有自知。

入选本书的11篇论文选题广泛,涉及国际组织理论、国际组织作用、国际组织比较以及国际组织改革等众多议题;立论有据,言之有物,且颇有新意;行文规范,文献综述和注释齐备。从专业角度看,这些论文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可圈可点。论文背后、字里行间,则尽显北大青年学子对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严肃思考和开阔的全球视野。

2020年9月21日,联合国举行高级别会议,隆重纪念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各国领导人一致通过《纪念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宣言》。宣言强调:“我们将听取青年的意见并与青年合作……长久以来,年轻人的呼声在事关青年未来的讨论中被边缘化,这一状况现在必须通过有实质意义的青年参与加以改变。”鼓励北大学子和中国青年将论文写在世界的大地上,让青年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舞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实质性地改变当代青年的声音被世界忽视的现状,正是本书的初心和使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大背景,为北大学子和中国青年走向世界,在国际组织的广阔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中国气派和中国贡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展望未来,中国人的身影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全球解决方案将打上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烙印。对此我充满信心。

行文至此,不能不提到国际合作部的郑如青副部长和张园园老师。郑老师在设计和规划北大日内瓦国际组织暑期项目和本书出版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张老师作为项目随团指导老师之一,在本项目的运行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高质量的行政协调和后勤保障作用。同样不能不提到的是在日内瓦的北大校友对此次暑期项目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时任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特命全权大使、现任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百忙中两次拨冗与同学们见面座谈,分享他对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贸易治理的精辟见解,令同学们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本书的出版是首届北京大学日内瓦国际组织暑期项目成果的集中体现,为此次暑期项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将来继续举办同类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限于同学们的能力和水平,文中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赐教。

是为序。

张海滨

于北大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