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北京大学青年学子的思考
- 张海滨 郑如青主编
- 1937字
- 2025-03-28 12:14:19
第一部分 国际组织的理论思考
国际组织的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1815年,欧洲莱茵河沿线的国家共同建立了莱茵河航运中央委员会,以协调保障莱茵河及其支流的航运自由和平等。莱茵河航运中央委员会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两百多年后,据《国际组织年鉴》统计,到2020年,已经有超过7. 4万个国际组织活跃在世界舞台上,在国际安全、国际发展、气候变化、难民保护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的发展催生了理论的繁荣。随着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国际组织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开展了对国际组织结构、功能、绩效、自主性等的研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有关国际组织一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理论探索也迅速发展。从国际关系这一学科的视角来看,有关国际组织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即国家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关系问题,具体而言,包括国家对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及国际组织对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的反作用两个方面。
一是国家对国际组织的作用。这包括对一些问题的一般性思考,如国际组织产生的原因,国家对国际组织议程的设置和功能的规定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功能主义及新功能主义一体化理论、委托—授权理论、自由国际主义理论等。
功能主义及新功能主义一体化理论尝试解释的是国际组织起源的问题。功能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政治的变革使得国家需要在各个领域建立功能化的机构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技术功能领域的合作最容易实现一体化。这种功能性合作具有扩展效应,能导致其他领域的一体化出现,使得各国之间的合作态度发生转变,为以国际组织为形式的国际制度奠定了基础。新功能主义一体化理论修正了上述观点,认为动力不在于技术性功能需要,而在于国家内部各种政治力量因追求各自利益所产生的相互作用。政治精英的自身利益是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一体化是说服国家内的政治行为体把其忠诚转移到一个新的中心的过程,其结果是产生一个高于现存政治实体的新的政治共同体。来源于国家的一定程度的主权让渡是一体化的必要条件。新功能主义一体化理论同时强调了“外溢”的作用,强调某些领域功能化合作对其他领域合作的推动作用。
委托—授权理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研究,由戴伦·霍金斯( Darren Hawkins)、戴维·莱克( David A. Lake)等学者引入国际组织的研究中。这一理论认为,国际组织产生的原因在于国家的授权,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即国家同意就一项共同政策进行合作,但将完成这种政策的任务授权给国际组织加以完成。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组织可能存在“代理损耗” ( Agency Loss)等问题,这一理论提醒国家通过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控制机制来监督和激励国际组织的行为。
自由国际主义理论实际上是为美国霸权量身定制的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美国是如何获得和维持其领导权的”。这一学派的代表学者丹尼尔·多德尼(Daniel Deudney)和约翰·伊肯伯里( John Ikenberry)认为,二战后美国通过建立涵盖各领域的国际制度和国际组织以实现其霸权利益。换句话说,国际组织只是霸权国实现其统治利益的工具,国际组织产生的根源在于国家的利益。
二是国际组织对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作用的理论。就这一问题,国际制度理论、社会制度主义理论等以国际组织为中心展开了理论建构,试图提出国际组织或者以其为代表的国际制度对国际社会的规范和建构作用。
国际制度理论强调了国际制度对于国际政治的影响作用。基欧汉认为,国际制度是指那些有关国际关系特定领域的、政府同意建立的有明确规则的制度,这些制度规定行为者的角色、限制行动并塑造预期,而国际组织是国际制度的最高形式(另两种形式包括国际机制和国际惯例)。这一理论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以国际组织为最高形式的国际制度能够促进国家间合作。
社会制度主义理论以迈克尔·巴尼特( Michael Barnett)和玛莎·芬尼莫尔( Martha Finnemore)为代表,这一理论把国际组织视为一种具有自身组织利益、组织文化和组织行为的“官僚组织”。在他们眼里,国际组织并不是机械执行国家给予的任务的行为体,而是能够积极与周围环境互动、有着自身的目的和利益的活生生的集合体。在此框架下,作为官僚组织的国际组织存在自身的自主性、可资使用的权力,但也会出现功能紊乱和行为变迁。他们认为,正是这种官僚组织为世界确定了规则,塑造和改变国家的偏好和利益,使其与国际组织的规范一致。
方一优和徐海博的论文都体现出青年学子对于国际组织理论的思考。方一优的论文从国际组织的自主性出发,引入了“官僚领导”这一变量,用以解释国际组织自主性变化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徐海博的论文从区域化和全球化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区域层次上的区域贸易协定增长对全球层次上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挑战,讨论了其原因和解决措施,视角独到,分析透彻且有新意,是一篇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