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本书从合同法和竞争法的视角入手,详细介绍了德国消费者保护法核心领域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和发展趋势。全书内容丰富,共分为六大部分二十三章,基本涵盖了消费者私法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阐述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保护法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欧盟法对消费者保护法的意义及其构成,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特征和指导形象等内容。

第二部分对《民法典》中典型的消费者保护工具进行了介绍,包含经营者的信息义务,消费者的撤回权和消费者保护法对私法自治的限制等内容。

第三部分针对一般债法中的消费者保护展开论述,主要涉及未订购的商品和给付,消费者合同,特别的销售形式,相结合与相关联的合同以及债务人迟延等问题。

第四部分则对消费品买卖,分时居住权合同,消费者贷款和类似交易以及中奖承诺等具体债务中的消费者保护法律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五部分采用竞争法视角,在分析了公平交易法中消费者保护的基本结构之后,在防止侵略性影响、保护知情的商业决定和防止其他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竞争法中的消费者保护,最后研究了消费者保护与卡特尔法的关系。

第六部分从程序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团体诉讼,民事诉讼,庭外争议解决和跨境合作等消费者权利的行使方式。

就本书而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学界理论与司法实践的结合。本书不但介绍和阐释了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和基础理论,还分析和评论了大量德国和欧盟法院的相关判例,并在每章开篇设置了相关内容的精选文献供读者拓展阅读,体例丰富,内容深入浅出。

第二,德国法与欧盟法的统一。本书虽然主要针对德国的消费者保护法展开论述,但由于德国消费者保护法的主要推动力就是欧盟有关消费者保护的指令与条例,再加上近年来欧盟法采取“完全协调”原则,德国法的规定与欧盟法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对于读者来讲,通过阅读本书,在了解德国消费者保护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欧盟消费者保护法有所了解,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合同法与竞争法的兼顾。与其他消费者保护法教材不同,本书并非只有单一的民法视角,而是兼顾合同法与竞争法,以相互关联的方式从这两个基础领域展开分析和阐述,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消费者保护法律工具的相互配合与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运行机制。

二、本书的作者

本书作者克里斯蒂安·亚历山大( Christian Alexander),是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法学院民法、商法和媒体法的教席教授。 2001年于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 Universität Greifswald)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2003年至2009年担任慕尼黑大学国际法、欧洲和国际经济法赫尔穆特·科勒教授的助理,2009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2011年起担任耶拿大学民法、商法和媒体法教授,2022年起担任耶拿大学法学院教务长。

亚历山大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在法律欧洲化和数字化背景下的私法、商法和媒体法。在私法领域,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债法、合同法中的消费者保护、侵权行为(特别是侵权行为中隐私保护的各个方面)以及损害赔偿法。在商法领域,其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反限制竞争法(反托拉斯法),同时还涉及规范市场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包括商业秘密保护)以及网络平台活动的多方面法律问题。媒体法与私法和商法有许多交叉点。这一法律领域包括传统大众媒体的法律问题,如新闻(报纸和杂志、书籍、其他印刷媒体)和广播(广播和电视)以及数字媒体法。

三、本书的翻译

本书的德文书名为Verbraucherschutzrecht( 《消费者保护法》 ),中文版本的书名加上“德国”二字,因此改为《德国消费者保护法》。作此修改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本书主要针对德国消费者保护法展开论述,故加上“德国”二字进行限定更有助于读者明确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

全书的章节安排与原著保持一致。每章开篇的精选文献以及脚注中所引用的文献均保留了德文原文,以便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找出处。原著在正文中对部分关键词句进行了加黑字体处理,译文中也相应地以加黑中文字体作了显示,并在其后括号中注明了德语原文,方便读者比较和理解。正文中的教学示例也与原著一样,采用缩进格式和不同字体以示区别。

本书部分德文词语的翻译与传统译文有所不同。比如,涉及一般交易条款的“ Inhaltskontrolle”一词,传统译著中多被译为“内容控制”,但译者认为“ Kontrolle”一词虽可译为“控制”,但在其与“ In-halt” (内容)一词结合时,结合一般交易条款的规制方法,译为“内容审查”或许更为贴切。相应地,“ Einbeziehungskontrolle”一词译为“纳入审查”也比“纳入控制”更为准确。

必须指出的是,本书德文版本出版于2015年,反映了当时德国和欧盟的消费者保护法律状况。为了应对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给消费者保护法带来的挑战,在这九年期间,德国和欧盟在消费者保护领域出台了不少新的法律文件。但这些新规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或改变德国和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制度。本书所展现的德国和欧盟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核心理念和主要制度等并未“过时”。

译事艰难,确实只有亲身体会才会感悟到。一本并不算厚的简明教科书,从翻译、交付书稿,期间经过多次修改,为使译文更加准确和流畅,拖了又拖,经过漫长的三审三校,方才付梓。感谢丛书主编李昊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陆建华老师和韦赛楠老师的耐心审读和编校,感谢我的研究生李纳欣、张丽、范兴宇和王悦语等同学的试读和初校。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本书的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读者将批评和建议发至:jiang.long@outlook.com。

姜龙

2024年2月于北京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