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未名湖》首刊火爆
- 从1977年开始当文豪
- 白白是只猫
- 2067字
- 2025-03-23 23:04:33
送出去300份《未名湖》首刊,要么是校领导,要么是校团委或者是学生会干部,要么是大佬,最差的都是学校的老师。
30份《未名湖》首刊,则是留给陈铭章他们自己,以及给前来帮忙的人。
当天剩下的1670份《未名湖》首刊,北大学生便将其一抢而空。
每个人都视如珍宝,如痴如醉的看了起来。
在未名湖,有买到《未名湖》首刊的学生,在朗诵着《一代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有人一个人静静地看着《秋菊打官司》。
大家都没有想到,《未名湖》首刊卖得如此火爆,以至于精心准备的,竟然一抢而空。
甚至于,清华大学等学生跑到北大,找上五四文学社,表达出强烈的购买愿望。
于是,陈铭章和其他人讨论了一下,再次刊印5000本《未名湖》首刊。
这么大的量,自然是交给北大的印刷厂。
《京城文艺》、《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纷纷报道北大五四文学社恢复以及《未名湖》创立的新闻,新闻中难免报道陈铭章的三首诗歌以及新的中篇小说《秋菊打官司》。
这更是让北大五四文学社及《未名湖》的消息传遍了京城各大高校、高中、初中。
各大高校、高中、初中纷纷向北大五四文学社订购《未名湖》首刊。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不到一个礼拜时间,刊印的5000本《未名湖》首刊便销售一空。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发酵,其他省的高校,也纷纷联系上北大五四文学社,要订购《未名湖》首刊,林林总总统计起来,竟是还要再刊印5万本。
众人喜不自禁。
除了因为《未名湖》首刊火爆大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五四文学社决定给工作人员发工资,一个月36元的补贴!
然后便是,陈健功等人,获得了稿酬!
这让众人信心大受鼓舞,既有精神上的满足感,还有物质上的回报。
在《未名湖》发售一个礼拜,北大五四文学社便收到了投稿了。
众人忙碌着,看着一篇篇投稿,这里面有创作的散文、诗歌、小说、书评。
其中最多的,便是《一代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赏析,以及点评,还有《祝你一路顺风》的一些赏析。
至于《秋菊打官司》,反而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可能是因为《秋菊打官司》是中篇小说,篇幅比较大,大家都还没有彻底仔细读完。
随着《未名湖》首刊在《一代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祝你一路顺风》三首诗歌以及中篇小说《秋菊打官司》带动下,越发越多,不断的发酵,往《未名湖》投稿的越来越多。
......
早上五点!
天蒙蒙亮着,依稀可见太阳即将出来。
朝阳,总是最有朝气的。
未名湖,已经有学子在看书了。
陈铭章也来到未名湖,背诵着英语单词。
他选择学习的外语,便是英语,这方面他还有些积累。
学习,唯有刻苦。
在燕园,每天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10点准时睡觉,差不多5点便起床了。
当然陈铭章不是最刻苦的人,有人11点睡觉,早上不到5点就起床了。
每一个人,都在非常认真的学习,吸收各方面的知识。
这时候的北大,绝对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中文系,绝对是北大第一系。中文专业,绝对是北大第一专业。
此次五四文学社恢复以及成立《未名湖》,中文系是绝对的主力,而中文专业更是主力中的主力。
这也让中文系每个大一学生,都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其中又以陈铭章最为耀眼。
但是陈铭章在学习方面,也非常刻苦,除了学好各门课之外,陈铭章也在自学,主动看各种书,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跑得早、跑得快,不代表能够跑得远。
人生很长,便是需要不断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保持进步。
陈铭章这段时间,还特意买了字典、书籍。
陈铭章现在背的英语单词,早已远超授课进度了。
其他人,几乎以前就没有接触过英语,甚至学习的时候还得从字母开始学,然后学音标。
目前为止,其他人还在学习相当于以后的小学英语,陈铭章已经在学高中英语了。
每天早上,陈铭章都会背记两个小时的英语单词,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别人在不断学习知识成长,他同样也在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的营养,壮大自身。
4月底的天气,已经很好了,属于春夏交替,不会冷也不会热,刚刚好。
背记两个小时的英语单词,陈铭章便去了食堂。
陈铭章享受着是最高的助学金,总共有25元,其中22.5元是国家最高的助学金,2.5元则是学校的助学金,这2.5元便是用饭票、菜票。
饭票的规格有一两、二两等,菜票的规则则稍为多样,甲菜一角钱,乙菜八分钱,丙菜六分钱,丁菜四分钱。
甲菜就是有不少肉类的菜,丙菜则是如虾皮炒小白菜,丁菜就是那种拌酱的凉菜。
而且主食饭票、菜票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而是有总额的上限,买主食的面票、米票和粮票这三种主食饭票每月购买总额的上限为36斤,这是国家对成年男性的粮食供应标准。
价格的话,面票每斤2角、米票每斤1角6分、粮票每斤1角3分。
一张面票可以买到一个馒头,一张米票买二两米饭,一张粮票两勺玉米面粥。
陈铭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食堂吃饭,每周则是出去搓一顿,改善改善伙食。
此时北大的食堂只有三个,分别是大小食堂以及学一食堂。
大小食堂也被称作大小饭厅。大饭厅在空闲时,则是会作为礼堂使用。
陈铭章的早饭很简单,两勺玉米面粥、一个馒头、一个包子。
当然,这对于其他人而言,往往已经很奢侈了,很多人早餐便是两勺玉米面粥或者是一个馒头,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为了补贴家用省吃俭用,早餐都不吃。
也就陈铭章,属于那种不缺钱的,才会这么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