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千里马与伯乐

钟锡知愈加欣赏陈铭章。

不愧是高考文科状元,果然是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他写不出来!

“作品中的王晓华是不是你自己?”钟锡知问道。

陈铭章摇了摇头道:“不是,我8岁的时候我父亲就成了烈士,我母亲是华东师范学院后勤工作人员,小说的题材是我从很多家庭的遭遇中概括出来的。”

“写这篇小说,我好几次流过泪。”陈铭章感慨道:“我本想把结局写成大团圆,但后来不由自主地写成了悲剧结束。”

钟锡知点了点头,他认可陈铭章的说法。

对于陈铭章的家庭,钟锡知看过陈铭章的新闻,有点印象,现在陈铭章这么说,他终于记起来。

“《伤痕》这部小说,我会亲自给其他同志看,然后再给总编辑马达同志推荐这部小说。”钟锡知说道。

随后,钟锡知让陈铭章在文汇报自己活动,他则是拿起《牧马人》看了起来。

陈铭章看着认真看小说的钟锡知,也不客气,离开了办公室,逛起了文汇报办公所在。

文汇报报社还是很大的,有宿舍、食堂、编辑部、印刷厂等等。

楼是旧租界的老式大楼,他也注意到了,这里有电梯,那种两道铁栅栏为门的电梯,哗啦啦的拉上铁栅栏,再扳操作杆就可以了。

很有意思!

文汇报刚恢复工作不久,很多工作人员之前都是被下放到各个农村、农场干活,看起来就像农民一样。

也没有人拦住陈铭章,只是眼中带着一抹好奇,只是以为陈铭章是哪位新来的同事。

陈铭章逛了一下文汇报报社,说起来香江文汇报、魔都文汇报可以说是同一个祖宗。当年都是属于文汇报的,只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家文汇报成了两家,两家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可偏偏都在用同一个报头。

陈铭章想起香江文汇报,不由得露出一抹轻笑,在香江文汇报和大公报可是一直被认为站内地的。

逛了一个多小时,陈铭章回到钟锡知所在的办公室,发现钟锡知还在看稿子。

陈铭章喝了口水,等了一会儿,钟锡知终于看完。

钟锡知将稿子放下,抬起眼睛看到正在喝水的陈铭章,眼中满是欣赏。

他将稿子放到桌上。

陈铭章忍不住问道:“怎么样?这篇小说能过稿么?”

“能过稿!这是一篇很好的小说,我们报社恢复工作以来,我看过最好的小说。”钟锡知夸赞道,给了很高评价:“你这两篇小说都非常好,非常非常的好!”

他难以想象,陈铭章这个年轻到底多有才华,才能写出两篇这么好的小说。

随后,便是洽谈起稿酬方面的事。

“陈铭章同志,按照现在的情况,我们最多只能给你7元/千字的稿酬,再多就不行了,我虽然很喜欢这两篇小说,可我也不能违背规定。”钟锡知说道。

陈铭章却很惊讶,他没有想到钟锡知会给他这么高的稿酬。

要知道,他只是个新人,一个刚要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

7元/千字的稿酬,这已经是最高的。

钟锡知都这么有诚意,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很快,双方签署协议,稿子留在钟锡知这里,而陈铭知离开的时候,档案袋中已经是属于他的稿酬。

《伤痕》按8000字计算稿酬,共56元;《牧马人》按23000字计算稿酬,共161元。

总共稿酬217元。

这个时候,还没有实行个人所得税,也因此这217元全部属于他的。

稿子到时候,会寄给他。

不得不说,钟锡知有很大的魄力。

正常而言,应该是发表文章后,报社才会给作者稿酬,或者当总编过审后,再给稿酬。

可是钟锡知却提前给了陈铭章。

陈铭章哼着小曲离开文汇报,而钟锡知却拿着陈铭章的两篇小说去了总编办公室。

“马总编,我们魔都高考文科状元写了两篇小说,我看了,非常好!”钟锡知说道。

马达很是好奇:“钟锡知同志,高考文科状元郎再有文采,也只是高中生,能写出什么好文章?你这么看好?”

马达是《文汇报》总编,地位可想而知。他与钟锡知是多年的同事,下放农场劳动也是在同一个农场,对于钟锡知的为人是知道的。

“马总编,你看看就知道了!”钟锡知将稿子递给马达。

马达拿过来,先是拿起《伤痕》稿子,只是看了一眼,就笑道:“这字写得很好,挺工整的,看字如看人,看来我们这位状元郎不一般啊!”

投稿的文章,往往都是会比较潦草,而且还有涂改的。

但是马达看这《伤痕》,每个字都是正楷,写得工工整整的,一整张纸都没有修改过。

看了一遍后,马达坐直身体,露出认真之色,再次看了一遍。

等到第二遍看完,马达说道:“文章是好文章,年纪轻轻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文采斐然啊!”

“不过,钟锡知同志,你应该知道,这文章要是公开发表的话,怕是会引起一番波澜!”马达说道。

钟锡知道:“要做这个决定确实要有勇于担当的气魄,不过我相信,就算现在不能公开发表,迟早有一天也是可以发表的!”

马达点点头道:“这篇《伤痕》,我下午安排一下,大家讨论一下,现在我看看第二篇!”

随后,马达拿起《牧马人》看了起来。

《牧马人》有两万三千多字,篇幅要比《伤痕》多了不少,马达看得很认真,不自禁地点点头。

等到看完一遍,已经是半个小时过去了。

马达此时很是震撼,他难以想象一个还没有接受大学教育的年轻人,竟然能够写出《牧马人》这么精彩的小说。

有文笔、有思想、有故事,从外在到内核完成了高度统一,便是不少四五十岁的老作家,也没有这文笔。

他看着《牧马人》,都感到心潮起伏,跌宕难平。

能够作为《文汇报》的总编,马达的水平之高可想而知。

只是看了一遍,他就对这《牧马人》小说有了很高的评价。

在知道钟锡知给了《伤痕》、《牧马人》每千字7元的稿酬,马达是没意见的。

不说这两篇小说都很优秀,值得最高片酬,就是钟锡知作为文汇报文艺部负责人,也有权做这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