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性别视野下的道教与唐代妇女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虽然被形塑为神圣、超自然的,但它与性别的认知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女性在传统社会家庭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她们的信仰最终会影响和传导到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在中古社会里,妇女是道教信仰的重要群体。早在道教初创时期,就有妇女修道,有的女性还在道派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起过关键作用。如五斗米道教主张鲁之母,就对早期道教的传播与扩张厥功至伟,《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载:“张鲁母始以鬼道,又以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1]有的女道士还成为一些道派的宗师和首领,如晋代南岳夫人魏华存就成为道教上清派的开创者,在道教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唐末道士杜光庭撰《墉城集仙录》,是一部专门辑录女仙事迹的著作。《太平广记》还专门列有“女仙”类,共15卷,记载了近90位女仙的事迹。这两部著作中记载的女仙,大部分是唐代妇女,这也反映了唐代女性道教信仰蔚然成风,成为中古时期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