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不过一个礼字
- 刘辩:从把袁家满门抄斩开始
- 五花肉肉肉肉肉
- 2267字
- 2025-04-14 10:00:09
其实都不需要往下看,光是看这材料,就知道这些纸张的成本高不到哪里去。
竹子啊。
还有比这更便宜低廉的材料吗?
当然,为求稳妥,刘辩还是带着荀爽和荀彧两人去了一趟印刷房。
印刷时所用的纸张,并非是已经晾晒好的。
而是纸帘从浆池中提起时,隐约可见竹纤维的湿纸页。
“陛下。”
福禄早就在一旁候着,见到时机成熟,立刻端上一手托盘迎了上去。
托盘当中所盛放着的,是已经刻好了各类文章的木板。
显然,这应该就是那所谓印刷术的工具了。
荀爽和荀彧的两双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刘辩笑了笑,随手指定了其中的一块木板。
“就这个吧。”
“喏。”
福禄端着托盘退了回去,随后将刘辩刚刚指定的木板拿起,交给了旁边等候着的匠人。
只见一排木架旁边,八名壮汉分列木架两侧,手持三尺长的棕毛刷。
当那块刻好论语章句木版,被涂上松烟墨之后。
立刻就有匠人将十张湿纸依次覆上,旁边的壮汉手持刷子,以特定角度开始轻扫纸背。
“荀公细看,这动作可是需要精确控制力度的。”刘辩笑着介绍道:“力度过轻则墨色浅淡,力度过重则会晕染字迹。”
“唯有不轻不重才行。”
荀爽荀彧两人在那止不住的点头。
只是明显能看出来这两人,都没太听得进去刘辩的话。
那一双眼睛都快贴在木板和纸张之上了。
等到揭纸时,纸面纤维与木版短暂粘连,发出嘶啦的轻响。
接下来还需最后进行晾晒,才能算是大功告成。
但荀爽和荀彧两人已经无心思继续看下去了。
没必要。
光是瞥见那刚刚揭下的宣纸上面,已印出的墨色文字,整个流程的成本和造价,就已经在他们心中有数了。
除了用的人多了些,整个流程看下来,就没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在其中夹杂。
“荀公以为如何?”
直到刘辩的声音在耳边慢悠悠响起,荀爽才回过神来,看向刘辩的眼神中也随之多了几分神采。
文若所言不错。
皇帝掌握了这等技术,放出风声去,想要与皇帝合作的必然大有人在。
荀家必须要借上这乘东风。
“神乎奇技,巧夺天工!”荀爽发自肺腑地赞叹了一句。
刘辩叹了口气道:“朕本来还希望借此物,刊印各家经典书籍,以广播四海,为我大汉培养出更多有学之士。”
“只是此物虽可传丹黄于秘阁,然亦能蚀蠹简于尘寰,让朕着实是好生为难呐。”
果然如此!
皇帝这话已经说的相当直白。
这印刷之术虽然好,但到底只是一个工具,任何典籍都可以由其所印刷。
那应该先印谁呢?
自然不能印蠹简了。
那又应该怎么评价,这经典到底是丹黄,还是蠹简?
还不是要靠人!
荀爽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
即便是今日在城外和杨彪谈笑风生,他也不曾有眼下这般紧张。
须得好好琢磨应答的字句。
万一说错了一个字,整个荀家前程可就要……
算了,还琢磨个屁。
反正眼下又没有外人。
荀爽当机立断,直接直言道:“陛下圣明!今有奸臣蒙蔽圣听,阻塞朝堂,致陛下明德不彰,国事日非。臣蒙受皇恩,愿效忠心,铲除奸邪,肃清朝廷。”
此话一出,荀彧整个人都惊了。
自家叔父向来是波澜不惊,何曾将话说的如此直白过?
这还是自己那个叔父吗?
不过他反应也很快,在刘辩尚未回话之前,已然跟着拜礼道:“臣亦当肝胆涂地,以报君恩。”
……
“所以,堂叔所言为真?”
司空府。
荀攸重新被叫到书房,听完荀爽将显阳苑的事复述了一遍之后,不由得思索起来。
既然荀彧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那荀家接下来到底要站队哪一边,就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怎么帮着陛下把朝中大权夺回来?
“想要陛下亲政,并不困难。”
荀攸正苦苦思索着,却听到旁边的荀爽悠悠一言,登时大为不解。
“侄儿愚钝,请叔父解惑。”
“陛下亲政与否,所要的不过是一个礼字。依我看,当年武帝借大婚而提前行冠礼,本就已经打破了礼制二字。”
荀爽悠悠道:“既然都已经破了一次,何不能再破第二次?何况当今陛下与前将军之女已有婚约,只是国丧在前,不得完婚而已。”
“但对于及冠又有何制约呢?”
“其中所差,不过是几个有分量的人,率先提议罢了。”
说着,荀爽点了点自己桌案上,那本还散发着墨香的书卷,眼神颇有些复杂。
“只是这人选,不能由陛下自己去提,所以陛下将此卷送给我,公达可知陛下是何用意?”
唔……
要说用意,自己之前确实是没想过那么多。
但要是按着荀爽的话往下想……
“叔父的意思是,陛下是要叔父出面,用此书卷去为陛下招揽一个足够有分量的名士?”
“正是此理。”
呃……
那这么说来……好像也不困难?
荀攸仔细想了想,感觉无论是谁,在面对这等可以将自家学说广播四海的诱惑,都不可能不为之心动。
除非和陛下有仇的。
但陛下不过才刚刚及位,尚且不到一年。
除了朝中杨彪崔烈那几个人以外,还能与谁结仇?
没难度啊。
何况还有自己叔父在从中作保。
虽然荀爽算不上是名誉天下,但好歹也是个名士。
而且也拒绝了好几次朝廷的征辟。
最起码的面子还是有的。
“既然如此,叔父可是为了人选而发愁?”荀攸歪着头,疑惑地问道。
“非也,非也。”
荀爽抚须叹气道:“人选我已心中有数,把握也有个七八成。”
“只是陛下即便是亲政,也只有显阳苑中的百八十名士子相伴,恐还不及杨彪崔烈二人在朝中的根深蒂固。”
“何况此番杨彪崔烈二人才刚刚互生嫌隙,陛下亲政,若不能顺势将二人拔除,必会使得二人重新沆瀣一气。”
“到时朝局纷乱,恐还不如当前呐。”
荀攸默然。
他倒是不能全都认同。
因为这样一点琐事就瞻前顾后,反倒容易错失良机。
想了想,他索性干脆劝道:“侄儿以为,叔父不必忧怀。”
“当今首要之事,是能确保陛下亲政。以陛下天纵之资,加上有叔父这样的良臣辅佐,何惧崔烈杨彪二人?”
“何况车到山前必有路,杨彪崔烈二人在朝嚣张跋扈,指不定捅出了什么天大的篓子。”
“只待详查,必有其确切的罪状!”
“说不准陛下亲政当日,朝中就早有不满杨彪崔烈二人恶行的志士,主动将其罪状送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