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婚后 你跪的是儿子 中
“你有完没完?”李玉米虚弱地问。天天没吃没喝还吐,她已经瘦得快走不动了。
纪刚陪着笑:“刚才不都吐了。”
“再喝也是吐。”
“要是再吐,就不喝了。”
玉米极不情愿,但也没什么力气纠缠,只好边喝边吐。
自从玉米怀孕后,纪刚承包了绝大部分的家务,从买菜、烧饭到洗衣拖地。三个月后玉米好了很多,但仍有早孕反应。尽管她认为自己行动很灵活,纪刚还是不放心,仍要自己做家务。他经常做完家务后,一边疲惫地捶着后腰一边满足地笑着抱怨:“唉,我都弄不清楚自己是男人还是女人了。”
在反应减轻后玉米过得还算愉快,纪刚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中,每天晚上极尽温存地陪伴着她,总是坐在床上,手里拿着一本书,一边轻抚着玉米尚未隆起的肚子一边说:“乖儿子,爸爸给你讲故事好不好?爸爸给你讲《一千零一夜》好不好?乖儿子,今晚你要听《神灯》还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说完后他就把耳朵贴在玉米的肚皮上,惹得玉米哈哈大笑。
“拜托!你知不知道你很‘幼齿’?四个月大的胎儿能懂什么?”
纪刚抱怨说:“你看你,孩子都要跟我说话了,你却又把他笑跑了。”
玉米乜着他:“你问他还不如问我。”
纪刚一拍脑门:“我怎么就没想到呢!那么,孩子他妈,你想听什么?……”
然而玉米心里始终感到不安,因为她没有把握为纪刚生个儿子,她曾问过纪刚,假如她怀的是女儿而不是儿子呢?纪刚总是避而不答,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再后来她又问,纪刚实在躲不了就说:“不会呀!绝对不会的!这个方子很灵的!”纪刚的盲目自信实在让她沮丧,也为自己受到这样的愚弄感到气愤。
季岚一闲下来就打电话约玉米出去吃火锅。好在玉米的早孕反应已经变得轻微,只是早上会感觉恶心,有时吐几口酸水。
一个多月前季岚在QQ里说要来看她。玉米拒绝了,说是怕季岚看了就更不想生孩子了。她告诉季岚,过了孕期三个月也许就好了,到时再约。
季岚那段时间工作也忙,还去了一趟香港,公司亚太总部在香港。季岚说最近工作有变动,感觉有点压力,想找她陪陪,因为跟她在一起比较放松。
玉米要先去商场买衣服再去火锅厅。各大商场都在搞促销活动,换季打折,明知穿不了几个月,李玉米还是受不了诱惑。
看着她不顾身体恢复初期的不适和劳累,乐此不疲地逛了半天,季岚忍不住讥笑道:“唉,女人都喜欢占跳楼价的便宜,就像男人喜欢占女人的便宜一样。”
李玉米剜了她一眼:“逛个商场也惹得你这么多感叹!”
季岚送她回去,洗了澡换了衣服才去火锅厅。她问李玉米要不要去接她,李玉米说自己打车就可以了。
十月的东北,夜间已经很冷了,下半月该下雪了。火锅厅人声鼎沸,生意红红火火。
季岚脱了风衣挂在椅背上,里面穿着一条蓝黑橙绿相间的拼色竖条纹V形领长裙,腰带在右侧腰间打着蝴蝶结。也许是因为饱和度低,尽管色彩丰富,却不会让人眼花瞭乱。她向来是御姐范,高冷却不失女人味。若是线条偏硬的服饰,她会别个红色的胸针或佩戴夸张的耳环,凸显女性化的一面。
鸳鸯锅底早已送来,季岚先在菜单上勾了几个菜,递给玉米,玉米又加了两三样。季岚的兴致不错,服务员送菜过来时她又加了一道冷盘狗肉。季岚解释说,最近动物保护人士在反对吃狗肉,说是不文明,所以她决定尝尝狗肉的味道,万一日后真的不能吃狗肉了,就一辈子不知道狗肉的味道了。
李玉米笑了:“那我就舍命陪君——不对!女子。”
“肯定的呀!我荣升经理,你不得为我庆祝一下。”
“当经理了!厉害呀!不是去年才提的助理经理吗?升得还挺快的,一年一个台阶。”难怪她跑了一趟香港,原来有新的任命。
“只是刚好有空缺。”不过季岚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总觉得公关部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裁撤。传言说可能合并到市场营销部,经理或许就是听到了风声才提早走人的。虽然公司承认公关的重要性,但也许不需要一个独立的部门。所以季岚虽然荣升,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面临失业的风险。不管怎样,即使日后被裁,她也已经有了经理的履历和工作经验,再找工作会更有底气。
“那怎么办?”玉米替她担心起来。
“怎么办?凉拌。”季岚也不希望再找工作,所以她最近在学市场营销,以防有变。不过若是将公关部并入市场营销部,她的去处确实是个问题。已经提为经理且薪资也提了,她是不可能再接受降职降薪去做普通职员的,那样的话她宁可辞职。“我的野心最近有点膨胀,我想我既然可以做公关部经理,为什么不能在营销部混个经理?”
“但你刚升任公关部经理,还要熟悉业务,哪里还有精力再去了解营销的工作?”
何况还不只是学营销,季岚根本是要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取代别人,以己之短攻人所长。这个挑战不可谓不大。
“我之前做助理经理,不必再熟悉业务。差别只在于,以前不是我做决策,现在需要独立决策。”季岚说。
市场营销部其实分为市场部和销售部,上面有个市场总监协调运作。公关部经常要配合他们做品牌公关、危机处理和商务公关。
她刚荣升,玉米也不想太扫兴去泼冷水,于是问:“公司总部为什么不设在BJ或沈阳?”
“按理是这样,不过公司最大的客户在这里。BJ只有一个接待处,有时也做培训。”公司还在不断调整中,以后会如何还不太清楚。说起来公司是东北二代华人回国办的,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说起来挺冒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