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刘宋散文家与散文创作概况
严可均《全上古》录刘宋作家278 人,文1379 篇(不含赋),所涉及之文体有诏、策、令、表、章、奏、议、书、诔、哀策、吊、论、序、铭、颂、赞等。下面我分类进行概述。
(一)诏、策、令、表、章、奏、议等
诏、策、令等类文,上言于下也。表、章、奏、议等类文,下达于上也。前一类的创作,在刘宋时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皇帝自作,如宋文帝《封功臣诏》《下众官诏》,孝武帝《亲蚕诏》《经王弘墓下诏》等。另一种是由文人代作,傅亮就是刘宋前期的重要文笔之臣,时表策文诰,皆出于其手,如其在追随刘裕北伐时作《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4] 等。这一类文章内容较为平淡单一,风格雅致典正。
表、章同体,用以言政事、表哀情及朝贺、劝进、辞官、谢恩等。言政事,如何承天《上元嘉历表》《奏改漏刻箭》,颜延之《请立浑天仪表》,徐羡之《奏论郊配》等;谢恩,如谢灵运《封谢康乐侯表》,谢庄《谢赐貂裘表》;辞官,如谢庄《让中书令表》《让吏部尚书表》等。表哀情,如谢灵运有《自理表》,是其为孟顗所陷构,为申诉冤屈、洗脱罪名的自辩之作。竟陵王刘诞作有《奉表自陈》,是其因功勋卓著招致孝武帝的猜忌与逼迫,为洗脱嫌疑、自证清白而作。文章表现了对兄弟之情的失望,对孝武帝人格的鄙视,言辞激烈,气势充沛。
奏、启、议、对。奏可以分作两类,一类为陈事之奏,所述为经国之公事。如骆达《奏陈天文符谶》、萧摩之《奏铸象造寺宜加裁检》、钱乐之《奏详何承天元嘉历》;另一类为弹劾之奏,臣下同僚之间弹劾过错,如蔡廓《奏弹谢察》、何尚之《密奏庾炳之得失》、荀伯子《奏劾何尚之》、荀赤松《奏劾颜延之》等。启者,开也,亦主要用于陈政言事,如王昙首《南台不开门启》、萧惠开《斩吉翰子启》、颜测《大司马江夏王赐绢葛启》等。议与对,皆为“周爰咨谋”,议,即议政;对,即对策。如蔡廓《复肉刑议》、蔡兴宗《申坦子令孙罪议》、谢元《刑法议》、顾法《大明六年举秀才对策》等。刘宋此类文章注重时政,文风质朴。
(二)哀、诔、祭、吊等
严可均《全宋文》收哀祭文 24 篇,包括哀辞、诔、哀策文、吊文等。
颜延之现存哀祭文6篇,分别为《陶征士诔》《阳给事诔》《宋元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祭屈原文》《为张湘州祭虞帝文》《祖祭弟文》,其中前四篇为《文选》所收。就艺术成就来看,以《陶征士诔》成就最高,文章称颂了陶渊明于乱世中洁身自好的人格精神,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追念及感激,文采斐然,情感浓郁。
谢庄现存哀祭文4篇,分别为《宋孝武帝宣贵妃诔》《黄门侍郎刘琨之诔》《孝武帝哀策文》《皇太子妃哀策文》。《文心雕龙》:“诔之为制,盖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论其人也,瞹乎若可觌;道其哀也,凄然如可伤。此其旨。”[5] 他的诔文突破了传统的写作范式,不再在序文中为逝者立传,记述其生平遭际。序文与正文一样,均表现存者对逝者的沉痛悼念。《宋孝武帝宣贵妃诔》一文中间采用了骚体句法,气势流动多变,情感哀怨深沉,文学性较强。
王微有《以书告弟僧谦灵》哀悼其弟王僧谦,情感复杂,有愧疚、痛惜、悲伤等,形式灵活,采用散体句法,文气流畅。其他,颜延之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王僧达有《祭颜光禄文》,卞伯玉有《祭孙叔敖文》等。
哀祭文在刘宋散文中较为突出,抒情强烈,内涵深厚,形式优美,气势贯通,可算得上是刘宋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类。
(三)论、辨、说等
刘宋时期有为数不少的史论文与论说文。史论文以范晔成就较高,其在《狱中与诸甥书》云:“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6] 其《二十八将传论》打破了“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的看法,而认为光武帝“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治平临政,课职责咎”[7],肯定了其用意及于诸功臣之好处。其立论新颖,逻辑清晰,析理透彻,层层递进,严整周密。
论说文中,其中关于佛学义理的论辩之文甚为引人注目。谢灵运有《与诸道人辨宗论》,慧琳有《均善论》,何承天有《与宗居士书论释慧琳白黑论》《答宗居士书》《重答宗居士书》《答颜光禄》《重答颜光禄》《报应问》《达性论》,颜延之有《释何衡阳达性论》《重释何衡阳达性论》《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宗炳有《答何衡阳书》《又答何衡阳书》《明佛论》,刘少府有《答何衡阳书》等。此类文章旨在申明观点,表述义理,不讲究句式的整齐与语词的华美等,文风较为质朴。郭预衡先生在《中国散文史》评何承天《报应问》云:“通俗质朴,道理说得很透”,“旨在持论,不假虚辞”[8]。
其他,傅亮有《演慎论》论述了“慎”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慎”的艰难性,表现了仕途艰险及其作者的忧惧。顾愿有《定命论》,徐爰有《浑仪论》等。
刘宋时期的史论文及论说文,重视内容的表达,不刻意追求形式的华美,继承了魏晋散文质朴的特质。
(四)书牍文
刘宋时期的书牍文内容驳杂。有关涉政治军事的,如宋武帝《与臧焘书》《函书付朱龄石》《与骠骑道怜书》,宋文帝《就拓跋焘求马》,刘义恭《与朱修之书》《与王玄漠书》等;有讨论礼仪的,傅亮《与蔡廓书》,蔡廓《答傅亮书》,范泰《与司徒王弘诸公论道人踞食》,郑鲜之《与沙门论踞食书》等;有亲人存慰的,如文帝刘义隆《与彭城王义康书》《与江夏王义恭书》,蔡廓《与亲故书》《答妻郄氏求夏服书》,雷次宗《与子侄书》,谢灵运《与弟书》《答弟书》,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等;有朋友相交的,如王徽《与何偃书》,刘彦之《与友人萧斌书》,颜延之《与王昙生书》,袁淑《与何尚之书》等;有讨论佛学、儒学的,如谢灵运《答王卫军问辩宗论》,宗炳《答何衡阳书》《答颜光禄书》,蔡廓《答傅亮书》,雷次宗《答袁悠问》《答蔡廓问》等。有举荐与拒荐的,如羊希《与孙洗书称陆法真》,王微《报何偃书》等。
这些文章关于佛学、儒学等问题进行探讨的,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关于亲人、朋友间互相慰问、酬答的,篇制相对较短,情感色彩较为浓厚。语言均较为精练,句式自由,文风质朴。
(五)序文
刘宋现存序文有50 余篇。有诗序,如谢灵运《述祖德诗序》《赠宣远诗序》《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袁淑《游新亭曲水诗序》等;赋序,如傅亮《感物赋序》,谢灵运《罗浮山赋序》《感时赋序》《撰征赋序》,颜延之《白鹦鹉赋序》《赭白马赋序》,鲍照《观漏赋序》《野鹅赋序》等;赞序,如谢灵运《和范光禄抵恒像赞序》,谢惠连《仙人草赞序》等;颂序,如何承天《社颂序》,鲍照《河清颂序》等;铭序,如谢灵运《佛景铭序》,鲍照《凌烟楼铭序》等;诔序,如谢灵运《庐陵王诔序》《庐山慧远法师诔序》,颜延之《陶征士诔序》《阳给事诔序》,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序》等;祭文序,如谢惠连《祭古家文序》等。其他还有画序,如宗炳《狮子击象图序》《画山水序》等;著述序,如释道朗《大涅梁经序》,释慧观《法华宗要序》等。
刘宋序文以散体为主,句法不拘一格,灵动多变,朴素自然。亦有骈体,如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通篇四六文,语词精巧,风貌华丽典雅。
(六)铭、箴、赞、颂及其他文体
刘宋时期还有铭、赞、谐隐等其他类文体。
铭,刘勰释云:“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9]。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10]。孝武帝有《祀大一牛鼎铭》,何偃有《常满樽铭》,谢灵运有《书帙铭》,颜延之有《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家传铭》,鲍照有《凌烟楼铭》《石帆铭》《飞白书势铭》等。其中鲍照的《石帆铭》是一篇山水散文,气象壮大,语句凝练,艺术成就甚高。
箴,刘勰释云:“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11]。谢惠连有《目箴》,颜延之有《大筮箴》,徐爰有《食箴》等。
赞,刘勰释云:“赞者,明也,助也”[12]。孝武帝作有《景阳楼庆云赞》,刘义恭有《华林四瑞桐树甘露赞》,王微有《茯苓赞》《禹馀粮赞》《桃饴赞》《黄连赞》,孔甯子有《水赞》,殷景仁有《文殊像赞》《文殊师利赞》,谢灵运有《王子晋赞》《和范光禄祗洹像赞》《维摩经十譬赞》《侍泛舟赞》,谢惠连有《松赞》等。其中孝武帝的《景阳楼庆云赞》刻画了庆云的摇曳朦胧之貌,较为形象生动。谢惠连的《松赞》写了青松的高耸挺拔,赞颂了其孤高傲直的品格。
颂,刘勰释云:“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13]。刘义恭有《嘉禾甘露颂》,何承天有《释奠颂》《社颂》《白菊颂》,谢灵运有《无量寿佛颂》,颜延之有《赤槿颂》《碧芙蓉颂》,沈演之有《嘉禾颂》,鲍照有《清颂》《佛影颂》等。
此外,还有诙谐文,以袁淑的《驴山公九锡文》《大兰王九锡文》《常山王九命文》等为代表。揭文,如鲍照的《瓜步山揭文》。笺文,如袁淑的《劝进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