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行[1]

李白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2]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3]。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4]。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5]。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6]一尽杯中酒。悲来乎,悲来乎。凤凰不至河无图[7],微子去之箕子奴[8]。汉帝不忆李将军[9],楚王放却屈大夫[10]。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11]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范子何曾爱五湖[12],功成名遂身自退[13]。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14]。惠施不肯干万乘[15],卜式未必穷一经[16]。还须黑头取方伯[17],莫谩[18]白首为儒生。

注释:[1]选自康熙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六,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1月第一版。《悲歌行》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对这首李白的《悲歌行》,苏轼等人认为是伪作,但无实证。[2]还:连词,又。[3]三尺琴:《博雅·释琴》:“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4]啻(chì):止。钧:《说文·金部》:“钧,三十斤也。”[5]天虽长,地虽久:典出《老子》卷上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金玉满堂应不守:典出《老子》卷上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6]且须:暂且应当。[7]“凤凰”句:典出《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8]“微子”句:《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名启,商帝乙长子,商纣王庶兄,孟子认为是商纣王叔父。因封于微,故名微子。因其母低贱,故不得嗣位。箕子,商纣王叔父。《史记·殷本纪》:“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9]李将军:指李广。李广抗匈奴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其下属多封侯,而李广终生不得爵位。汉文帝叹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世,万户侯岂足道哉!”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汉书·李广苏建传》。[10]楚王:指楚怀王。屈大夫:指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爱国直谏,遭谗被逐,投汨罗江而死。详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1]李斯:战国末期楚上蔡人。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入秦为客卿、廷尉,在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被秦始皇任为丞相,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建议燔百家之言,影响巨大而深远。始皇死,与赵高合谋逼死公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咸阳市。事见《史记·李斯列传》。[12]范子:即范蠡(lǐ),春秋楚宛人,仕越为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灭吴后,退身隐居,先后更名为鸱夷子皮和陶朱公,经商致富。或传说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13]功成名遂身自退:典出《老子》卷上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14]“剑是”二句:典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15]“惠施”句:典出《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惠子辞。王又固请曰:‘寡人莫有之国于此者也,而传之贤者,民之贪争之心止矣。欲先生以此听寡人也。’惠子曰:‘若王之言,则施不可而听矣。王固万乘之主也,以国与人犹尚可;今施,布衣也,可以有万乘之国而辞之,此其止贪争之心愈甚也。’”惠施(约前370—前310),战国中期宋国人,哲学家,名家“合同异”派代表人物。与庄子互为好友。曾为魏国相国,政治上主张合纵。著有《惠子》,已散佚。干(gān),求,求取。[16]卜式:西汉河南人,以牧羊致富,不习文章。武帝与匈奴作战,卜式屡以私财捐助朝廷,武帝任为中郎,后为御史大夫,终太子太傅。详见《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17]方伯:《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后泛指地方长官。[18]谩(màn):徒,空,白白地。

思考题:

1.说一说这首诗的体裁特点。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中是如何抒情的?

3.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4.说一说这首诗的立意角度和行文线索。

5.这首诗适合用何种情调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