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站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探究切合现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责任。“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技术阶段的沿革,但又区别于以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手段,较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出现了主、客、介、环四体的创新与发展,更多是技术赋能和教育本性的共同呼唤,注重的是切合时代性。本研究以智能时代为背景,以技术为根基,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着眼点,试图探究“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后,为其带来的嬗变与回归,传承与更始。

本研究力求达到以下目的:

(1)阐释“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

将“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宏观环境的变衍和中观形势的迁变等外在场域的变化以及微观上面临着崭新的情势,技术带来的赋能和多元化的挑战进行全面地剖析,辨明其创新发展所处的现实境遇,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挖掘“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实质

从“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机理、功能、根本特性和教育变与恒四个层面剖析和厘清其内在实质。着力辨明“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究竟“是什么”的这一质的规定性问题,使学界对此的后续研究有据可依。

(3)辨明“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逻辑

“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被机器智能所取代,更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沙文主义”。而是被人工智能赋能的思想政治教育,令人类更智能。人工智能永远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加持的技术工具,而身为人类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永远不可被机器智能所取代。

(4)探析“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的实际措施

从转变思维、建构模式、建设设施和健全机制四个层面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的现实进路,找到其应对挑战的实际策略,为其创新发展提供现实可行性和实践保障。

2.研究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重要课程,理应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

注入新的要素。“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将深刻影响其系统内部各维度和外部的生态环境。研究“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有效的融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中,抓住良好机遇,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探究“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其理论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一,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人工智能是一种新兴的综合学科,学科交叉融合是多学科走向成熟的过程,只有以不同学科视角来审视本学科的发展,才能捕捉学科新的成长点,才能使各学科走向成熟。本研究瞄准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沿技术,通过对“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三大基石(大数据、算法、算力)等核心技术概念的界定,对“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机理、功能、根本特性和教育的变与恒等内在实质的挖掘和探析,对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的研究中,智能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带来的变化影响等,系统探讨了融合创新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论体系,破解创新过程中的理论难题,弥补当前人工智能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研究的不足,拓展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遇到新问题的理论研究范围。

其二,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生产实践和精神交往实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倡人工智能理论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一种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的理论阐发。本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将人工智能融合物联网、虚拟现实、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后,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推动性地发展和变革,优化和改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迈向数字化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程,循序渐进地引发方法论的创新策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注重智能、智慧方法的运用,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国化的理论升华有着一定意义。

(2)实践意义

探究“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效性,拓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发展,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动力支撑,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其一,回应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诉求。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主流价值观宣传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传播的效度,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规律,用大数据了解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真实需求,提升对客体教育的指向性,回应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诉求。

其二,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对诸如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带来的诸如环境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学习模式、发展模式、评价模式、管理服务模式等的崭新变革,描绘出了一幅精准化、个性化的崭新教育模式,从而为实现思想教育主体发挥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功能,更全面了解教育客体思想动态提供了实践意义上的价值参考。

其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对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新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社会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指出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4]探讨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打破教学与管理的空间、时间限制,能够快速提升教育的实效。利用人工智能具有强算力、大数据和先进算法的优势和特点,能够分析受教育者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全过程中的数据,为教学评价、画像描绘、精确供给和数据研判提供保障[5],能够在学生的学籍信息管理、教学、生活、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需求侧的精准预判,从而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度。

因此,“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非无关紧要,而是反映出了一种社会进步和学科发展必然之趋势。只有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能全面推进发展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