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兵学

《管子》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该书中的“七法”、“幼官”、“兵法”、“地图”、“参患”、“制分”、“势”、“九变”等篇目,都是关于兵学的杰作。其军事思想主要包括战争观、强兵论、战略论、战术论等。

战争观 首先,重战。管子学重视战争在安国、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指出:军队对外用于征伐暴国,对内用于镇压坏人。因此,军队是尊君安国的根本,不可废置。其次,慎战。管子学虽然重视战争,但又不主张轻易发动战争。第三,义战必胜。《管子》认识到战争在性质上有“义”和“不义”之分。行义战,则必胜;行不义之战,则必败。

春秋武士

强兵论 《管子》中的治国强兵思想十分丰富且具有特色。《管子》认为要强兵,首先必先富国。“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管子·重令》)意思是国富是兵强的基础,兵强则是保证国家安全的基本条件。第二,要强兵,必须重视武器装备的建设。管子学认为,精良的武器装备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之一。第三,要强兵,必须加强军队的教育训练。《管子》规定了对士兵进行教育训练的内容。就是说,士卒要在各种号令、旗帜、兵器、自身反应能力等各方面,受到严格的教育训练。第四,要强兵,必须赏罚分明。只有赏罚分明,才能调动将士勇敢作战的积极性,同时主张用重禄重赏,鼓励有功将士。

铁甲制作

战略论 在战略上,管子学提出了“至善不战”的理论,这一理论与《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张是一致的。然而达到此目的的方法却有所不同,《孙子兵法》主张用谋略取胜,即“上兵伐谋”。而管子学的思路则宽阔得多,不仅从战争本身考虑问题,而且从战争之外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统盘考虑问题。管子学对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认为经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管子学的经济概念不仅仅指生产部门,也包括流通领域,即认为流通领域的战斗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管子学甚至提出了商战的思想,认为恰当地运用商业手段,特别是外贸手段,一样能够迫使他国臣服。

战术论 《管子》中丰富的谋略思想,渊源于自姜太公以来齐国一贯重谋略的传统。整部《管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座贮藏丰富的智谋之仓。

春秋战车

第一,明于机数。“明于机数”有两层含义:其一,把握好作战的时机;其二,善于计算。《管子》极为重视“时”(作战时机),将把握好作战时机、因时而动,看作取胜的总原则。《管子》强调“计必先定”,就是说,在作战之前,首先对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计算和比较,然后才能出兵作战。

第二,遍知天下。所谓“遍知天下”,就是在作战中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特别要对敌方的国情、将帅、政治、士兵等情况有全面的认识。《管子》“遍知天下无敌”的思想和《孙子》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是一致的。

第三,释实而攻虚。《孙子》最早提出了“避实而击虚”的作战指导原则。《管子》发展了《孙子》的这一原则,并提出了“释实而攻虚”的思想。并解释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要指挥部队避开敌人的实力而击其虚弱,避开敌人的坚固之处而击其薄弱之点,避开敌人的难攻之地而击其易被摧毁之地。

第四,阴谋用间。《管子·禁藏》中讲谋攻敌国的手段有五条。其一,设法削弱敌国君主爱臣的权利,使其对君主怀有二心。其二,查明敌国君主憎恶的大臣,加强贿赂,让其提供该国的情报。其三,了解敌国君主淫乐,送给他乐队、美人及骏马,来消磨他的意志。其四,尽量同敌国表示亲密,形同兄弟,暗中派智谋之士帮助其图谋别国,再派人到别国去,唆使别国同其背约、断交,进而引发战争。其五,了解敌国君主的谋划,挑拨其下属,导致其自相残杀,忠臣死掉,就可以夺取其政权。这五者便是谋攻敌国的办法。《管子》阴谋用间的主张,与《六韬》用间思想是相通的。

第五,出奇制胜。管子学认为以奇用兵是制敌取胜的法宝。《管子·小问》里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桓公问曰:“野战必胜若何?”管仲回答说:“以奇。”

管子学中的兵学承上启下,是我国古代兵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讨论交流

1.管子学兵学思想的精髓是什么?你最欣赏的兵学思想是什么?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2.管子学认为,精良的武器装备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之一。结合中国的近现代史,对此观点,你有何看法?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拓展活动

火牛阵

出奇制胜的战例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例如《史记·田单列传》中就记载了田单出奇制胜,以火牛阵大破燕兵的故事,请你讲一个历史上出奇制胜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