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传统文化:走进齐文化(第十二册)
- 《中华传统文化——走进齐文化》编委会编
- 2548字
- 2025-04-28 18:35:31
第2课 富国学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管子》经济思想的丰富性是首屈一指的。现存《管子》的七十六篇中,有三分之二都涉及经济问题,有三分之一主要是谈经济富国问题的,从而形成了管子学的经济富国学。这一学说主要包括重农论、禁末论、抑商论、轻重论等方面。
重农论 在古代社会中,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所以,管子学把富国与重农密切联系在一起,“农业是立国之本”是贯穿《管子》全书的指导思想。管子学认为人民从事农业,土地就会得到开垦,土地得到开垦粮食就会增加,粮食增加国家就会富裕。正因为国富粮多来源于农业,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视农业的。

古代农耕图
管子学所说的农业,不是狭义上的农耕业,而是包括林业、畜牧业、果蔬种植业、水利工程等在内的大农业。
管子学提出了重农富国的理论依据,即财富根源于劳动和土地的财富观。管子学认为富国源于财富,财富源于土地和劳动,所以管子学异常重视土地问题和满足劳动者的需要,认为富国之道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对此,管子学又提出了如下几种主张:

均田分力,相地衰征
其一,正地。土地是政事的根本。所以,土地可以调整政事。土地不公平折算而划一,政事活动就无法公正。没有公正的政事活动,生产就无法管理。管仲改革时,在农业上推行了“均田分力”政策,就是按土地地质优劣,公平折算后租于农民,让他们分户经营。
其二,相地衰(cuī)征。管子学认为:根据土地的优劣程度来征税,那么农民就不会荒废土地了。
其三,不夺农时。管子学认识到农时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所以要求制定相应的法规,以保证不误农时。
禁末论 本与末的古代经济学含义通常是指农本而工商末。然而管子学中的末,并不是泛指一般的工商业,而是把“末产”或“末作”与“文巧”并称的。所谓“末产”、“文巧”,就是“雕文刻镂”的工事和“锦绣纂组”的女织。《管子》各篇关于“末产”或“末作”的涵义是明确的,并且是一致的,就是认为末产是属于文巧、好玩的生产,是陷国家、人民于贫困的生产。
知识链接
“今工以巧矣,而民不足于备用者,其悦在玩好;农以劳矣,而天下饥者,其悦在珍怪;方丈陈于前女以巧矣,而天下寒者,其悦在文绣。是故博带梨,大袂列,文绣染,刻镂削,雕琢采……古之良工,不劳其智巧以为玩好。是故无用之物,守法者不失。”——《管子·五辅》
译文:现在,工匠是够巧的了,然而人民需用的东西得不到满足,就是因为君主过于喜欢玩好的器物;农民是够劳苦的了,然而天下还无粮挨饿,就是因为君主过于喜欢珍奇的食品;妇女也是够心灵手巧的了,然而人们却在无衣挨冻,就是因为君主过分喜欢华丽的服饰。所以,这就需要把宽大的带子裁成窄小的,把肥大的袖子变成窄瘦的,把华丽的服饰染成单色的,把刻镂的图案削掉,把雕琢的花纹磨平。……古代的优良工匠,不运用他的智巧来做玩好的东西。所以,无用之物,守法者从不生产。
那么,怎样才能禁末呢?具体措施就是设工师进行督查,使讲究产品雕刻及文彩的,不敢在各乡间制造。管子学的这些理论主张都是针对当时社会情况提出来的,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抑商论 管子学是重视商业的,但是当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可与国君分庭抗礼的大商人,而这些大商人又在囤积居奇、牟取暴利,从而造成民贫国穷的时候,管子学便从富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抑商的主张。而这种抑商,是抑制大商人的恶性膨胀和牟取暴利的非法活动,而不是抑制一般性的商品交换行为,更不是不重视商品经济。
那么如何抑制巨商大贾的恶性膨胀呢?管子学认为要靠雄厚的库藏、强有力的行政措施,通过市场调节手段,来达到抑制巨商大贾的目的。
轻重论 “轻重”就广义而言,是指封建帝王的统治之术;就狭义而言,是指国家控制商品流通的理论和措施。这是《管子》轻重理论的重点,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第一,轻重之学;第二,轻重之术。
轻重之学包括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商品理论三部分。管子学认为,商品价格围绕着一个轴心不断上下波动是客观规律。恒常不变的价格是不存在的,如果价格恒常不变,就无法调节商品流通了。只有价格波动,价值规律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商品正常流通。
知识链接
桓公问于管子曰:“衡有数乎?”管子对曰:“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 桓公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管子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二,高下不二,则万物不可得而使用。”
——《管子·轻重乙》
译文:桓公问管仲说:“平衡供求有定数么?”管仲回答说:“平衡供求没有定数。平衡供求,就是要使物价有高有低,不经常固定在一个数字上。”桓公说:“那么,平衡供求的数字就不能调整划一了吗?”管仲回答说:“不能调整划一,调整划一就静止了,静止则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则物价升降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各种商品就不能被我们掌握利用了。”
管子学把货币看成必不可少的流通手段,并且认为货币是人民的交易手段。国家要通过货币控制,而达到经济调控的目的。国家很重视粮食的储备与销售,把粮食当成平抑物价的重要物品,以此来控制市场价格不被人操纵,从而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管子学还进一步认识到投放流通领域中的货币量与商品轻重成正比、与货币轻重成反比关系。

齐刀币
轻重之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稳定物价的措施。国家采取“敛轻散重”的策略,购进民所轻者,售出民所重者,以稳定物价,同时使政府从中获利。二是国家采取对粮食、食盐、铁等物资控制的措施,以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控制。三是垄断货币。管子学认为,货币是国家控制经济的重要工具,为了掌握货币的制造与流通,国家要制定货币投放与管理的措施。
总之,轻重论不仅收效于当时,在客观上对当时齐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后世的经济管理也发挥了很大的、有益的借鉴作用,可以说千古不朽。
讨论交流
1.管子学富国思想的精髓是什么?你最欣赏的富国思想是什么?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2.管仲为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实行了“官山海”的政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盐铁专卖制度。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古代盐铁专卖制度的看法。
拓展活动
为了达到富国称霸的目的,管仲任相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请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管仲改革时采取了哪些措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达到富国的目的也曾进行过改革,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你知道的还有谁?他们的改革措施是什么?结果如何?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