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绸缎庄

次日清晨,扬州城在薄雾中苏醒。郑鸿逵将四人召集在客栈的天井里。

“林财,你去酒肆,看看什么酒卖得最好,价格如何。“郑鸿逵分配任务,“郑福,你去青楼“

“四爷英明!“郑福兴奋地搓着手。

“是让你打听那些姑娘们最喜欢什么首饰、衣料,青楼三教九流的消息也灵通,去青楼不是让你去快活的。“郑鸿逵瞪了他一眼,转向林虎,“你去瘦西湖看游船,留意看客们都买些什么零嘴玩意儿。“

“那四爷您呢?“林财问。

郑鸿逵整了整衣襟:“我先去绸缎庄。“

郑鸿逵整了整衣襟,踏出客栈大门。扬州城的晨雾还未散尽,街道上已是人来人往。他沿着石板路向东市走去,两旁店铺陆续卸下门板,小贩们推着独轮车吆喝叫卖。

“新鲜的桂花糕——“

“磨剪子嘞,戗菜刀——“

叫卖声此起彼伏,郑鸿逵不由放慢脚步。忽然,他注意到街角蜷缩着一个小小的身影。那是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衣衫褴褛,膝盖从破洞中露出来,沾满尘土。

小乞丐脸上抹着锅灰,却掩不住原本清秀的轮廓,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怯生生地望着来往行人。

“大爷行行好...“孩子伸出瘦骨嶙峋的手,声音细如蚊蚋。

郑鸿逵停下脚步。扬州城富丽堂皇的楼阁与眼前这瘦小的身影形成刺眼对比。他蹲下身,从钱袋里摸出几枚铜钱。

“拿着吧,买些吃的。“

小乞丐愣住了,脏兮兮的小手在衣襟上擦了又擦,才小心翼翼地接过铜钱。“谢谢大爷!谢谢大爷!“他连连磕头,额头碰在青石板上发出闷响。

郑鸿逵摆摆手起身离去。走出十几步,他鬼使神差地回头望去,却见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正揪着小乞丐的耳朵,另一只手粗暴地掰开孩子的拳头,将那几个铜钱夺了过去。

“规矩不懂吗?“壮汉压低声音呵斥,“今日份子钱还差得远呢!“

小乞丐咬着嘴唇不敢哭出声,只是眼巴巴望着那几枚铜钱消失在壮汉的腰带里。郑鸿逵眉头一皱,正欲上前,却见那壮汉警觉地扫视四周,他只得装作没看见,转身继续前行。

“万恶的旧社会...“郑鸿逵喃喃自语,将钱袋系紧了些。

转过两个街口,一块黑底金字的“锦绣绸缎庄“招牌映入眼帘。店铺门前挂着几匹时新花色的绸缎,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郑鸿逵在门口驻足观察,只见店内清一色是女客,三五个衣着光鲜的妇人正围着柜台挑选布料。

自己一个大男人在这门口进退两难。

终于,他深吸一口气,抬脚迈过门槛。门楣上的铜铃清脆一响,店内顿时安静下来。女客们齐刷刷转头,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突然闯入的男人。

掌柜的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圆脸细眼,见有男客进门明显一愣,随即堆起笑容迎上来:“这位客官,可是要为家中女眷选料子?“

郑鸿逵避开妇女们的视线,尴尬的环顾四周。

店铺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左侧墙上挂着各色丝绸样品,按颜色深浅排列;右侧则是成匹的布料,从普通的棉布到上等的云锦应有尽有。柜台后方的多宝格里,摆放着几件精美的刺绣样品。

“随便看看。“郑鸿逵踱到一匹靛蓝色暗纹缎子前,手指轻轻抚过光滑的缎面,“这料子不错,什么价?“

“客官好眼力!“掌柜的笑容更盛,“这是杭州来的上等缎子,一尺三钱银子。若是整匹拿,给您算二两八钱。“

郑鸿逵点点头,又指向另一匹杏红色的纱罗:“这个呢?“

“这是苏州新出的花样,轻薄透气,最适合做夏衣。“掌柜的麻利地展开一截,“一尺二钱五。“

两人一问一答间,店里的女客们陆续结账离开。郑鸿逵借机问道:“掌柜的生意不错啊,一个月能有多少进项?“

掌柜的笑容僵了僵,叹了口气:“客官说笑了。这铺子地段虽好,可租金也高。除去本钱和伙计工钱,能剩下十两银子养家就不错了。“

“哦?“郑鸿逵挑眉,“我看您这铺面少说也有二十尺见方,又在东市主街上,按说应该日进斗金才是。“

掌柜的苦笑着摇头:“实不相瞒,这两年苏家和王家垄断了扬州城的绸缎买卖,我们这些小铺子只能捡些零碎生意。“他压低声音,“他们给织坊定了规矩,好料子都先紧着自家铺子挑,剩下的才分给我们。“

郑鸿逵眼中精光一闪,忽然话锋一转:“掌柜的,这铺子是你的产业还是租的?“

“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掌柜的警觉起来,“客官问这个做什么?“

郑鸿逵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一张名帖:“在下福建郑氏商行的郑鸿逵。我看您这铺子位置极佳,经营却不得法。

不如卖给我,您还当掌柜,我每月给您三两银子的工钱,再加一成的红利,如何?“

掌柜的瞪大眼睛,名帖在手中微微发抖:“这...这...“

“您考虑清楚。“郑鸿逵不急不缓地说,“按市价,您这铺子最多值二百两。我出二百五十两,现银交割。“

掌柜的喉结上下滚动,额头渗出细汗。他环顾自己经营了半辈子的铺子,又看看郑鸿逵笃定的神情,终于长叹一声:“郑东家爽快人。只是...这苏王两家...“

“这个不劳您费心。“郑鸿逵从袖中取出银票拍在柜台上,“这是五十两定金,三日后我带余款来签契约。“

掌柜的双手接过银票,忽然想起什么:“东家,既然您要做这绸缎生意,有件事得提醒您。扬州城的绸缎货源,八成掌握在苏家和王三爷手里。每逢十五,各家铺子都要去他们设在城西的货栈进货。“

郑鸿逵嘴角微扬:“巧了,明日就是十五吧?“

掌柜的点点头:“正是。王三爷的货栈在瘦西湖西岸,辰时开市。去晚了,好货色就被抢光了。“

“多谢指点。“郑鸿逵拱手,“还未请教掌柜尊姓大名?“

“鄙姓周,贱名永年。“

“周掌柜,三日后见。“郑鸿逵转身走向门口,铜铃再次清脆作响。

暮色四合时,四人陆续回到客栈。郑鸿逵坐在天井的石凳上,面前摆着一壶明前龙井,茶香在暮色中袅袅升起。

郑福第一个跨进院门,脸上还带着脂粉香气。“四爷!“他兴冲冲地喊道,“那些姑娘们最喜欢的首饰是苏州金丝头面,衣裳料子最爱杭绸,特别是桃红、柳绿这些鲜亮颜色!“

林虎和林财前后脚进了院子。林虎手里捏着几包油纸包的零嘴:“瘦西湖上的游船生意极好,看客们最爱买糖葫芦、蜜饯果子。“林财则晃了晃酒葫芦:“扬州人最爱喝金华酒,比咱们福建贵了三成。“

郑鸿逵点点头,啜了口茶:“今日我买下了东市的锦绣绸缎庄。“

三人同时瞪大了眼睛。林财手中的酒葫芦“咚“地掉在石桌上:“四爷,咱们不是来开织坊的吗?怎么反倒先买起绸缎庄来了?那周掌柜的铺子我路过看过,门可罗雀,根本不赚钱啊!“

郑鸿逵不慌不忙地给三人各倒了一杯茶:“你们想过没有,织出来的绸缎往哪卖?“

“自然是卖给扬州城的绸缎庄...“林虎话说到一半突然顿住。

“正是。“郑鸿逵眼中精光一闪,“扬州绸缎生意八成掌握在苏家和王三爷手里。我们若直接开织坊,生产出来的绸缎谁敢要?就算有人敢要,价格也被压得死死的。“

郑福恍然大悟:“所以四爷先买下绸缎庄,给自己留条销路!“

“不止如此。“郑鸿逵蘸着茶水在石桌上画起来,“第一步,买下现成的绸缎庄,名正言顺成为扬州绸缎商的一员;第二步,在城外秘密建织坊,自产自销;第三步,等站稳脚跟,再打通蚕丝原料渠道。三步走完,从原料到织造到销售,全攥在自己手里。“

林财仍有疑虑:“可那铺子每月也挣不到三瓜两枣的...“

“我看中的不是它现在能赚多少钱。“郑鸿逵打断道,“而是它的位置。东市主街,老字号,有固定客源。更重要的是——“他压低声音,“有了这个铺面,我们进出货就名正言顺,不会引人怀疑。“

林虎挠挠头:“四爷深谋远虑。可工匠从哪来?“

“林财,明日你带人去松江码头。“郑鸿逵从袖中取出一叠银票,约莫有三百两。“那的苦力都是北方逃难来的织工”

他又取出一张地契:“城外十里有个废弃的郑庄,我已买下。地方僻静,正好设织坊。林虎,你负责把织机设备从松江运来,走水路到郑庄码头。“

郑福急不可耐地问:“四爷,那我呢?“

“你继续往青楼走动。“郑鸿逵意味深长地说,“不过这次要结交几个有头脸的姑娘,特别是那些盐商、官员常点的红牌。她们最清楚扬州城里谁和谁有龃龉,苏王两家也不是铁板一块。“

林财忽然想到什么:“四爷,那明日十五,各家都要去城西货栈进货...“

“我正要说此事。“郑鸿逵点点头,“明日我随周掌柜去王三爷的货栈看看。一来熟悉行情,二来...“他嘴角微扬,“看看这两大家的底色。“

暮色渐深,天井里点起了灯笼。郑鸿逵起身道:“都去准备吧,记住我们此行的目的——要在扬州织造业撕开一道口子。“

第二日清晨,四人分头行动。林财带着两名家仆骑马出城,直奔杭州;林虎换了身普通商贩的打扮,去码头安排船只;郑福则精心打扮,腰间挂着新买的玉佩往青楼去了。

郑鸿逵带着两名护卫,来到昨日买下的锦绣绸缎庄。周掌柜早已在门口等候,见他到来,连忙躬身相迎。

“东家,货栈那边已经开始了,咱们要不要...“

“不急。“郑鸿逵迈入店内,“先看看铺子。“

店铺已经打扫一新,柜台擦得锃亮。郑鸿逵仔细检查每匹布料的位置,突然问道:“周掌柜,苏家和王家,哪家对你们这些小掌柜更苛刻?“

周掌柜左右看看压低声音:“王家压价更狠,但苏家...苏家的手下经常暗中勒索。去年李记绸缎庄不肯交'茶水钱',第二天就遭了火灾...“

郑鸿逵眼中寒光一闪:“今日去进货,你照常行事,在织坊开起来前不要让人看出铺子已经易主。“

“东家放心。“周掌柜擦了擦额头的汗,“只是...东家真要和王三爷、苏家对着干?他们在扬州根深蒂固...“

郑鸿逵整了整衣襟,大步向外走去:“谁说我要对着干了?我是来做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