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鱼获丰收
- 四合院:幸福生活从每日情报开始
- 情何放
- 4483字
- 2025-05-16 00:38:00
“三大爷,您不是也天天钓鱼吗,让您十天半个月不去河边,您也得手痒痒,我现在的心情就是这样,这下您理解了吧?”李卫东问。
“这倒也是,行,自行车你想用就用吧。慢点儿骑啊,留点儿神,别把我的自行车给骑坏了。”闫阜贵答应了。
“放心吧三大爷,保证您交到我手里是什么样,我给您还回去就是什么样,磕掉一块漆我都上修车铺给你补上去。”
“呵呵,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等着,我给你拿钥匙去。”
闫阜贵回到屋里,拿了个钓鱼竿又出来:“这是我那自行车的锁钥匙,你记得钓鱼的时候把车给锁上。”
“行,我知道了,就我一个人我也把车锁上,保证一个车轮毂都丢不了。”
李卫东接过来钥匙和钓鱼竿,仔细一看。
钓鱼竿是竹竿,线轮上缠着尼龙线,浮漂是用鹅毛管做的。
“三大爷,您这钓鱼竿不赖嘛,以后您有空,也帮我做一个。”
“行啊,不过材料都得你出才行,我只负责帮你做。”
“那没问题,有时间我给您找些材料来。”
说好了帮忙制作钓鱼竿,李卫东推着闫阜贵的自行车,先在自家门口停下。
冬天夜里非常冷,尤其是河边,温度会更低一些。
他得多穿点衣服,万一冻的生病了那就不值当了。
李卫东从大衣箱里,翻出一件军绿色棉大衣,穿在身上,又找出一个棉帽子戴头上,棉帽耳朵放下来。
然后他还得准备些鱼饵,这年头的钓鱼饵基本都是自己动手做出来的。
比如将玉米面团成团,再掺点榆树皮粉增加粘性,还可以滴一滴香油,香味就更浓了。
如果家里有臭豆腐乳,也能加进面团里,这叫荤面,鲇鱼就爱咬钩。
除了玉米面团,还有虫饵也能当鱼饵用。
比如白芽饵,也就是蛆虫,在公厕旁埋广口瓶,内放臭鱼肠引蝇产卵,三天就能得到不少。
还有蚯蚓也行,只要搬开大杂院的水缸,水缸底下一定有不少蚯蚓。
不过现在时间不早了,李卫东就简单做了点玉米面的鱼饵,放到一个纸包揣进兜里。
锁好家门,给自行车车把上挂上小马扎和水桶,推着走出了四合院大门。
虽然天色已黑,但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路灯,不用担心看不见。
李卫东带了手电筒,这段路还用不着,就放到了系统空间里,然后蹬着自行车,往什刹海骑去。
……
与此同时,西厢房。
三大妈刚才一直听着屋外的动静,好奇的问:
“老闫,现在大晚上的,那李卫东借钓鱼竿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钓鱼去呗。”
“啊?大晚上的他还钓鱼?天那么黑,他能看清吗?瞎钓啊?”
“呵呵,谁知道呢,他想怎么钓就怎么钓,要是钓着了,还车的时候起码分咱家一条小的,要是钓不着也没关系,反正挨冷受冻的又不是咱们。”
“还是老闫你想的远,等到时候,我要条鲫鱼回来,咱们拿萝卜炖鱼汤喝。”
“好,炖鱼汤好,那萝卜比肉还好吃,能吃能喝好几顿,咱家好几天饭桌上都有荤腥了。”闫阜贵笑道。
于莉是他俩的大儿媳妇,才刚嫁过来不久,有些不满道:
“爸,我向您借车,明儿好去接我妹妹,可您就是不借,怎么刚才外人一说,您就愿意借出去,是不是太偏心了?”
“我说于莉,这怎么能叫偏心呢?你说我抠门行,说我算计行,但我可从来都不偏心,对你们几个孩子,那都是一碗水端平。”
“爸,那你怎么宁愿把自行车借给外人,也不愿意借给自家人,这不是偏心是什么?”
见于莉抱怨,闫阜贵解释:“你说的这俩事儿能一样吗?李卫东是大学生,知识分子,脸皮薄。
我这又是借自行车,又是借钓鱼竿的,等他钓鱼回来,怎么也得分咱家一条半条吧?
而你去接你妹妹,可以走着去嘛,报纸上不都说了,走路比骑车更能锻炼身体,有好处。”
于莉无语,好处,好处,你下午钓鱼的时候,怎么不要这好处了?
说到底,还是能从李卫东这里占到便宜。
不然的话,你有八百个理由不借人家!
……
另一边,李卫东骑车半小时,就来到了什刹海岸边。
现在是初冬,水面上结了薄薄一层冰,月光洒下时泛起青蓝色的幽光。
李卫东往北岸走,一直来到情报给出的位置。
天色已晚,再不想回家的钓鱼佬,也已经回去了。
周围只有他一个人,黑压压一片,风一吹,不禁紧了紧身上的棉大衣。
不过这样也挺好,没人跟他争抢钓位,今晚他可以包圆了。
李卫东叉好自行车,拎着钓鱼竿、水桶和马扎走到了岸边。
接着挑了一块大石头,朝准薄薄的冰面上砸去。
噗通~
冰面破碎。
要是再冷一点,进入寒冬腊月,这光是凿冰洞就是一个力气活,一个洞就在十分钟以上。
而且不能只凿一个冰洞,最好在一片地方,连凿六七个,中间主洞垂钓,周边的洞用来撒饵诱鱼。
到那时除了凿冰洞麻烦,还得往尼龙线上抹上豆油,防止尼龙线在水下,时间一长上了冻。
幸好现在只是初冬,冰面还不够深,用块石头一砸,轻易地就碎掉了。
李卫东把鱼饵挂到鱼钩上,用力甩到了河里。
由于河边没有路灯,鱼线入水后,看不清楚鱼漂的动静。
只能通过竹竿传导的震动,来感知水下下情况。
比如草鱼咬钩,就像有人轻叩门板,鲫鱼则是梳子刮过篦子。
李卫东从系统空间里,掏出一瓶二锅头,喝了一口,身子从里到外都暖和了。
这时,鱼漂有了动静。
“这么快就上钩了?”
李卫东连忙往后拽,拽上来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
“嚯,这鱼得有二斤吧!”
他拿手一比量,开门红啊这是。
心情当即大好。
情报显示,聚在冰层下的鱼可能很多,但没想到这么顺利。
看来这下子,他今晚要有一个不错的收获了。
李卫东将钩子从鲤鱼嘴里薅出来,鲤鱼放水桶里。
鱼钩重新挂上鱼饵,用力甩了出去。
没一会儿,又钓上来一条。
这次是一条草鱼,大约有一斤二两。
虽然小点儿,但李卫东也不嫌弃,心情愉悦的丢到水桶里,接着钓鱼。
之后两个小时的工夫,他钓上来了三十多条,平均三四分钟就上钩一条。
“还挺沉,这得有个五十多斤吧?”
李卫东拎了一下满满当当的水桶,心里非常满意。
要不是鱼饵用光了,且鱼钩坏了,他真想再钓两个小时。
将整个桶放进系统空间,就不用一路拎着了,省力。
然后李卫东骑上自行车,回到了九十五号院。
今年院门还没有上锁,他可以直接进去。
等到明年这时候,傻柱把闫阜贵的自行车圈偷走。
他如果再晚归,那就只能翻墙了。
回到家,李卫东简单一洗漱,就上床休息。
……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
他这屋养的公鸡就开始打鸣了。
咕咕咕~~!
这玩意比闹钟还好使,李卫东被吵醒后就睡不着了。
索性打开系统界面,准备看看今天刷新了什么情报。
今日情报(一星):【深夜,许大茂偷偷去黑市,高价卖掉三张自行车票】
根据1963年国务院《关于打击投机倒把和取缔商长途贩运的几个政策界限的暂行规定》,倒卖票证被明确列为投机倒把行为。
其中的票证,自然也包括自行车票。
李卫东眉头一挑。
这许大茂胆子不小啊,什么事儿都敢干。
真不怕被人点了,保卫科给他逮进去啊?
不过,这跟他没什么关系。
许大茂又没惹到自己,犯不上举报他。
“对了,我不是还缺一辆自行车票吗?”
这年头没个自行车,无论去哪儿、上下班,都怪不方便的。
自他穿越过来后,就一直想买一辆。
但无奈没自行车票,有钱也买不了。
现在不就有机会了?
“等上午到厂里,我去找找许大茂。”
李卫东打算买完票后,下午就请假,给自己买辆自行车。
这样一来,他以后出行就方便多了,也不用找闫阜贵借自行车。
咕咕咕~~!
公鸡的几声打鸣,打断了李卫东的思绪。
于是他穿上衣服,先捅开封了一夜的煤炉,添新煤让火旺起来,炉火复燃后,立即坐上铁壶烧水。
然后把昨天剩下的窝头,放到煤炉边缘烤着,他就拎着夜壶,去胡同里的公共厕所准备倒掉。
果然厕所门口排着长队,大都是跟他一样拎着夜壶的人。
排队倒完夜壶,又放了水,李卫东回到家里,端着搪瓷盆到院里接水。
院子里就一个露天水龙头,前院的五六户人家一起用,铝盆、搪瓷缸在石槽边磕碰作响。
排队时,李卫东呵着白气跺脚取暖。
“哟,大学生起了?你今儿起的可比往常要早啊。”
“陈大妈,我那屋里养着一只公鸡,那嗓子一打鸣,我就算想睡,也睡不着啊。”李卫东笑着解释。
“怪不得,我还寻思哪来的鸡打鸣呢,那么响,好像就在隔壁似的,原来真是你家啊。”陈大妈了然。
“可不嘛,昨儿我买了只鸡,还没杀呢,就打算养两天,等周末相亲再给它炖了……”
李卫东和排在前面的陈大妈随便聊着。
这时,三大妈端着烧水壶过来排队接水。
“诶,卫东,你昨儿晚上钓了几条鱼啊?”
“五六斤吧,没仔细数。”
五六斤?五六十斤才对!
李卫东将大部分鱼收进了系统空间,只剩下五六斤还在水桶里,就为了应付三大妈。
一听五六斤,三大妈非常惊讶。
她家闫阜贵钓鱼那么些年,就没一次带回来这么多的鱼。
这李卫东,运气咋就这么好啊?
三大妈心里酸酸的:“这么多条?你昨儿应该钓到了很晚吧?”
“还行,十点多就回来了。”
李卫东故意打了个哈欠给她看,其实九点多就回来了。
三大妈嘴一撇,看他这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恐怕晚上十二点才回来的吧。
这么一想,她心里就平衡了不少,提议道:
“正好你今天要上班没时间,让三大妈给你帮忙杀鱼吧,就省的你费事了。”
“行,那今儿我就劳驾三大妈一回。”
李卫东笑了笑,漱漱口,吐掉沫子,又说:
“一会儿我就把水桶给你送过去,等我下班回来,我再来取。”
“行,那就包三大妈身上了。”
三大妈笑呵呵的答应。
那可是五六斤的鱼啊,就算留不下鱼肉,也能留下不少鱼肠了。
只要清洗干净,就是一锅荤腥好菜,晚饭有油水吃了。
李卫东接了巴掌厚的一层凉水,端着搪瓷盆回到屋里,拎起暖水瓶掺了点热水,伸手试试水温。
估计水温差不多,他往漱口杯里倒点水,放到一边。
先拿来毛巾蘸水擦脸,然后抹上贝壳装的蛤蜊油,秋冬天气干燥,这样脸就不容易皲裂。
洗完脸,李卫东给牙刷头蘸上牙粉,一进嘴有种薄荷苦味,提神醒脑。
仔细的唰起了牙,沫子就吐在搪瓷盆里。
完了他端着搪瓷盘,出了门,把水倒在了水池里。
回到家后,这个时候,煤炉边上的窝头就烤的热乎了。
李卫东拿来昨天切的咸菜丝儿,倒了碗热水,就着窝头吃了起来。
窝头虽然热乎,但也非常硬,他咬不下来只能硬啃,咽下去还拉嗓子。
这让他更加怀念上辈子的早餐面包,那多松软可口啊。
吃过早饭,李卫东将水桶拎到了对门闫家。
“嚯,这么多鱼啊!这都是你昨晚自己钓的?”
“没错三大爷,全部是我自己钓的,不少吧?”李卫东笑呵呵的问。
“不少,真不少,顶我一星期钓的鱼了。”
闫阜贵顿时后悔昨晚没跟着一块去:“卫东啊,你看还是我借给了你钓鱼竿和自行车,要不你也不能钓鱼去,你能不能跟三大爷说说,你昨晚是在哪儿钓的?”
“三大爷,我是在什刹海北岸,那颗大柳树底下钓的鱼。”
李卫东说的是实情,这种事情其实没什么好隐瞒的。
因为今天白天,就会有钓鱼佬发现那个被砸开的冰窟窿。
与其瞒着闫阜贵,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他跟一群钓鱼佬争去。
闫阜贵将信将疑,这么好的地方,你就直接告诉我了?
换成自己,起码也得用这个地址,换些东西才肯说出来。
闫阜贵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狐疑的看着他:
“三大爷借你自行车,又借你钓鱼竿的,你可别哄三大爷啊。”
“嗨,我哄你干嘛呀三大爷。”
李卫东无语,你以为别人都跟你一样贪小便宜呢?
“我在那地方砸了冰窟窿,一会儿就上来一条。
要不是最后我看没鱼饵了,时间也不早了,
我昨晚的鱼获,估计还能再翻个番儿。”
听到李卫东的话,闫阜贵心痒痒,恨不得现在就飞过去。
李卫东走后,三大妈凑过来:“诶,老闫,那李卫东说的是真的吗?”
“应该是真的。”
闫阜贵这时候,只能选择相信他了。
仓禀食而知礼节。
李卫东一大学生,生活条件好,应该不至于哄他。
三大妈眼前一亮,忙道:“那你下班了快去,别被人给占了。”
“我懂。”
闫阜贵点点头,心里盘算自己下午一节课,能不能早点儿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