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张梁创裁决 石头剪刀定纷争

春日的巨鹿村生机勃勃,新制的播种器在田间来回穿梭,发出规律的咔嗒声。然而这份和谐被一声怒吼打破:“张老三!你家的牛踩坏了我家刚播的豆种!”村西头的李老汉举着锄头,拦住了牵着耕牛的张三。

“胡说!明明是你家地垄没修好!”张三脖子一梗,“昨儿我家牛走得好好的!”

两人争吵声越来越大,很快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有人劝架,有人起哄,场面逐渐失控。正在附近巡查的张梁皱着眉头挤入人群:“都吵什么!有话好好说!”

“二当家的!您给评评理!”李老汉抢先喊道,“我一家老小就指望这点豆子,他必须赔!”

张三涨红了脸:“凭啥赔?他自己地没种好,关我屁事!”

张梁挠了挠头,这事儿确实棘手。太平道虽然制定了村规,但类似的邻里纠纷越来越多,总靠调解费时费力。他眼珠一转,突然喊道:“都别吵了!既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如用新法子解决——石头剪刀布!”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李老汉瞪大了眼睛:“二当家的,您这不是开玩笑吧?这么大的事儿,能靠儿戏决定?”

“怎么是儿戏?”张梁双手叉腰,“这法子公平公正,全看运气!敢不敢赌一把?”

张三和李老汉对视一眼,咬咬牙同时点头:“赌就赌!”

“好!三、二、一——出!”

李老汉出了布,张三却出了剪刀。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张三得意地拍着李老汉的肩膀:“老东西,愿赌服输!”

“且慢!”张梁突然抬手,“按规矩,三局两胜!再来!”

第二局,李老汉出石头,张三还是剪刀。这次轮到李老汉开怀大笑:“哈哈!二当家英明!”

决胜局前,张梁严肃地说:“最后一局,输的人不仅要道歉,还要帮对方补种豆种!敢不敢应?”

“敢!”两人异口同声。

随着一声令下,李老汉出布,张三犹豫片刻也出了布。

“平局不算!重来!”张梁喊道。

经过五轮较量,最终张三以三局两胜赢下裁决。虽然输了的李老汉有些郁闷,但愿赌服输,扛起锄头帮张三修补地垄去了。

围观的村民们议论纷纷,有人觉得新奇,也有人摇头质疑。张梁却把这事儿记在了心上,当晚就跑去陈昭的书房:“大哥,我琢磨着,咱们该弄个专门解决纠纷的法子。今天那石头剪刀布,虽然看着儿戏,可还真把事儿解决了!”

陈昭放下手中的竹简,饶有兴趣地问:“说说你的想法。”

“我寻思,成立个‘裁决堂’!”张梁兴奋地比划着,“村里选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当裁决官,遇到纠纷先调解,调解不成的,就用石头剪刀布定输赢!”

“听起来有趣,但会不会太随意?”许攸恰好进门,听到这话忍不住皱眉,“事关田产、财物的大事,岂能全凭运气?”

“这就是巧妙之处!”张梁解释道,“小事用这法子,能快速解决;大事还是按村规处理。而且大家事先约定好,愿赌服输,总比吵得不可开交强!”

陈昭沉思片刻,点头道:“可以试试。不过要定下详细规则,比如哪些纠纷适用,哪些不适用。许先生,你起草个章程;张梁,你负责挑选裁决官。”

三日后,巨鹿村的裁决堂正式挂牌。门口贴着醒目的告示,详细列明了适用范围和规则。第一天就有三起纠纷在此解决,其中两起用石头剪刀布迅速平息,效率惊人。

消息很快传遍周边村落,有人专程跑来围观。邻村的老族长摸着胡子感慨:“这太平道当真有办法,把孩童游戏变成了断案妙法!”

然而,这新颖的裁决方式也引来了质疑。杏林堂的老医正带着几个乡绅找上门:“张天师,如此儿戏的断案方式,成何体统?若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陈昭微笑着请众人入座:“老先生,您行医多年,可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道理?百姓间的矛盾就像淤堵的经脉,若不及时疏通,积怨日深,终成大患。石头剪刀布看似简单,实则是给双方一个台阶,让怨气有处释放。”

老医正若有所思,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喧哗声。原来是两个流民为争夺工具起了争执,被带到裁决堂。张梁亲自坐镇,高声宣布:“按规矩,先调解,调解不成——石头剪刀布!”

经过三轮比试,输的一方挠挠头:“愿赌服输!是我太冲动了。”两人握手言和的一幕,让在场的乡绅们面面相觑。

“看到了吗?”陈昭望向老医正,“真正的公平,不是绝对的正确,而是让人心服口服。”

当晚,裁决堂的油灯一直亮着。张梁和许攸还在修订章程,陈昭则在一旁静静听着。窗外,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传来,新的裁决方式正在改变着这个乱世中的小村庄。而此时的洛阳城,张让看着密探送来的报告,冷笑道:“石头剪刀布?张角,且看你还能耍出什么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