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雾中窥秘

  • 雾影村
  • 初入1111
  • 5709字
  • 2025-04-22 19:57:34

#第二章雾中窥秘

晨光透过布满划痕的窗户照进来时,郑明才意识到自己竟握着那张诡异照片睡着了。他猛地坐起,照片从胸口滑落,背面朝上——2003年10月31日,那个日期像一把刀刺进他的眼睛。

“不可能...“郑明揉了揉太阳穴,头痛欲裂。昨晚的一切——敲门声、白衣女孩、流血窗户——现在想来都像是一场噩梦。但当他看向窗台,几道暗红色的痕迹仍然残留在木头上,证明那不是幻觉。

窗外,浓雾比昨晚淡了一些,至少能看清十几米外的景象。郑明这才有机会真正观察这个村庄——低矮的石屋错落分布,屋顶覆盖着厚厚的青苔,每栋房子都门窗紧闭,看不到一个人影。远处,那棵巨大的老槐树矗立在村中央,扭曲的枝干在雾中若隐若现。

一阵敲门声吓得郑明差点叫出声。

“郑明?你醒了吗?“是陈默的声音。

郑明深吸一口气,把照片塞进枕头下,走过去开门。晨光中的陈默看起来比昨晚正常一些,虽然脸色仍然苍白得不自然,但至少眼睛里有了些神采。他手里拿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面包和几个水果。

“昨晚睡得怎么样?“陈默问,嘴角挂着那种奇怪的僵硬微笑。

郑明盯着他的脸,突然意识到为什么那笑容看起来如此诡异——陈默的嘴角在上扬,但眼睛却完全没有笑意,反而透着一种...饥饿的神情?

“做了些奇怪的梦。“郑明谨慎地回答,“有个小女孩半夜来敲门,说让我离开。“

陈默的表情瞬间凝固,眼中闪过一丝郑明读不懂的情绪——恐惧?愤怒?还是...兴奋?

“那是林小满,村长的女儿。“陈默的声音突然变得平板,“她有...梦游症。别在意她说的话。“

郑明注意到陈默说这话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腕内侧,那里有一道奇怪的疤痕,像是什么符号。

“照片是怎么回事?“郑明突然问道。

陈默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什么照片?“

“昨晚出现在我书桌上的,2003年的合影。上面有你,但那时候你应该才...“

“你眼花了。“陈默打断他,声音突然变得尖锐,“那是村里的老照片,上面是我父亲。我们长得很像。“

郑明想说照片上的人分明就是成年后的陈默,但对方突然变得阴沉的脸色让他把话咽了回去。

“收拾一下,我带你去见村长。“陈默转身走向门外,“五分钟后出发。“

等陈默走远,郑明迅速从枕头下取出照片再次查看。这次他注意到更多细节——照片背景中的老槐树上挂着什么东西,像是布条或者...绳索?而站在树下的村民们表情都很奇怪,不是面对镜头的微笑,而是全都仰头看着树上,脸上带着一种诡异的期待。

郑明把照片藏进钱包,快速洗漱后出门与陈默会合。雾又散了一些,能看见远处的山峦轮廓。村庄依然安静得可怕,只有他们两人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

“村民们都去哪了?“郑明问。

“准备祭典。“陈默简短地回答,“雾隐祭明天开始,持续三天。这期间村民有很多禁忌要遵守。“

“比如?“

“不能照镜子,不能剪指甲,不能独自出门...特别是晚上。“陈默瞥了他一眼,“尤其是对外来者。“

郑明想问为什么,但他们已经来到一栋比其他房屋大得多的石屋前。这栋房子门前挂着红色的灯笼,门框上刻满了与郑明窗玻璃上相似的符号——圆圈内三个交叉的线。

陈默敲了三下门,停顿,再敲两下。门缓缓打开,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妇人探出头来,浑浊的眼睛在郑明身上扫视,最后停在脖子上,像是在寻找什么。

“进来吧,村长在等你们。“老妇人声音沙哑,退后让出通道。

屋内比郑明想象的明亮,几盏油灯驱散了角落的黑暗。正中央的藤椅上坐着一个瘦削的老人,灰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深陷的眼窝里嵌着一双锐利的眼睛。

“郑先生,欢迎。“村长开口,声音出乎意料的温和,“陈默说你是来收集民俗资料的作家?“

郑明点头,注意到村长右手小指缺了一截。

“雾隐村历史悠久,有很多...独特的传统。“村长继续说,手指轻敲椅子扶手,“特别是雾隐祭,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是什么样的祭祀?“郑明问,同时注意到墙上挂着一幅奇怪的画——一个模糊的人形站在雾中,周围环绕着许多黑影。

村长笑了,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感恩与祈求。感谢雾神的庇护,祈求下一个二十年的平安。“

“二十年?“

“雾隐祭每二十年举行一次。“陈默突然插话,声音有些急促,“上次是2003年。“

郑明猛地看向他,想起照片上的日期。陈默避开他的目光,手指又开始摩挲那道疤痕。

“陈先生对我们的传统很了解。“村长意味深长地说,“他在村里住了...很久了。“

老妇人端来三杯茶,茶水呈现出不自然的深红色。郑明接过杯子,闻到一股铁锈般的腥味。

“喝吧,对身体好。“村长举杯示意。

郑明假装抿了一口,实际上没让液体碰到嘴唇。茶水的味道让他想起小时候摔倒后嘴里留下的血腥味。

“祭典期间,请不要随意走动。“村长放下茶杯,“特别是不要靠近老槐树和村西的祠堂。那是...神圣的地方。“

谈话间,郑明注意到一个白色身影在里屋门缝一闪而过——是昨晚那个女孩!村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小满!回你房间去!“他厉声喝道。

里屋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然后是一片寂静。村长转向郑明,表情又恢复了平静:“我女儿身体不好,不宜见客。“

离开村长家后,郑明终于忍不住问道:“那个女孩...她昨晚看起来不像有病的样子。“

陈默突然抓住他的手臂,力道大得惊人:“别问关于她的事。如果你想安全离开这里,就按我说的做。“

郑明挣脱他的手:“你到底在隐瞒什么?那张照片上明明就是你!2003年你才十几岁,怎么可能...“

“那不是重点!“陈默几乎是在低吼,眼睛充血,“重点是祭典就要开始了,而你...你必须在那之前离开。“

“为什么?“

陈默刚要回答,一阵奇怪的号角声从村中央传来。他的表情瞬间变得惊恐:“已经开始了...不该这么早的...“

“什么开始了?“

“回你的住处去,锁好门,天黑前我会去找你。“陈默说完就匆匆离开,几乎是跑着消失在雾中。

郑明站在原地,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号角声持续不断,低沉哀伤,像是某种生物的悲鸣。渐渐地,村里的门开始打开,村民们鱼贯而出,全都穿着深色的衣服,面无表情地向村中央走去。

郑明决定不理会陈默的警告,悄悄跟了上去。人群聚集在老槐树下,树上果然挂着许多褪色的红布条,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村长站在一个简陋的祭坛前,手中捧着一个黑色的盒子。

郑明躲在远处一栋房子后观察。仪式似乎很简单——村长打开盒子,取出什么东西放在祭坛上(距离太远,郑明看不清),然后村民们一个接一个上前,用刀划破手指,将血滴在上面。

就在郑明想靠近些看个究竟时,一只冰冷的小手突然抓住了他的手腕。他差点叫出声,转头看见林小满站在身后,苍白的脸上满是恐惧。

“你不该来这里。“女孩低声说,“他们在选人。“

“选什么人?“郑明问,注意到女孩手腕上有一圈奇怪的淤青,像是被什么绑过。

林小满没有回答,而是拉着郑明离开:“跟我来,我给你看些东西。“

女孩带着郑明绕到村后一间废弃的谷仓,熟练地撬开锁。谷仓内部堆满杂物,但角落里有一个上锁的木箱。林小满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打开它,取出一本破旧的笔记本。

“陈默的东西。“她递给郑明,“他一个月前开始变得奇怪,经常半夜去祠堂。我跟踪他,发现了这个。“

郑明翻开笔记本,是陈默的笔迹没错。前面几页记录着普通的民俗资料,但越往后内容越诡异:

“10月15日:确认了,周期是二十年。上次是2003年,再上次是1983年...每次都有人失踪...“

“10月20日:村长承认了。需要外来者,最好是血脉相连的。为什么是我?为什么选中我?...“

“10月25日:找到了解决办法。必须有人代替。郑明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欠我的...“

最后一页的日期是三天前,只有潦草的几个字:“太迟了,他们已经知道了。“

郑明的手开始发抖:“这是什么意思?陈默现在在哪?“

林小满的大眼睛里盈满泪水:“三天前,陈默去了祠堂...再没回来。但昨天晚上,有人看见他在村子里游荡,像其他人一样...“

“其他人?“

“那些应该已经死了的人。“女孩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每次祭典,他们都会回来...带走一个人。“

郑明感到一阵眩晕,笔记本从手中滑落。就在这时,谷仓外传来脚步声,林小满的脸色刷地变白。

“躲起来!“她推着郑明藏到一堆干草后,自己则迅速锁好箱子,刚转过身,谷仓门就被推开了。

村长站在门口,脸色阴沉:“小满,你怎么在这里?祭典还没结束。“

“我只是...来看看老鼠夹。“女孩的声音突然变得呆板,眼神空洞。

村长走进来,目光扫过谷仓每个角落。有那么一刻,他的视线似乎停留在郑明藏身的干草堆上,但最终只是抓住女儿的手臂:“回家去。今晚不准出门。“

他们离开后,郑明又在干草堆后等了十分钟才敢出来。他的脑子一片混乱——陈默的笔记、林小满的话、那个诡异的仪式...一切都指向某个可怕的真相,但他还无法拼凑出全貌。

回到住处时,天已经开始暗了。郑明锁好门,坐在床边重新阅读陈默的笔记。其中一页提到了村西祠堂下的“影窖“,说那里藏着“真相“。

窗外,浓雾再次聚集,远处传来村民们奇怪的吟唱声。郑明决定今晚就去祠堂一探究竟——如果陈默在那里发现了什么,或许他也能找到答案。

夜幕完全降临后,郑明悄悄溜出屋子。村庄沉浸在一种诡异的寂静中,只有偶尔传来的沙沙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雾中穿行。借着月光和浓雾的掩护,郑明向村西摸去。

祠堂比想象中容易找到——一栋低矮的石头建筑,门楣上刻着与村长家门框相同的符号。门没锁,郑明轻轻推开,霉味和某种草药的气味扑面而来。

内部空间不大,正中是一个石制祭坛,上面摆放着几个干瘪的水果和一碗已经凝固的暗红色液体。祭坛后的墙上挂着一幅褪色的画,描绘着一群黑影围着一个发光的人形。

郑明想起陈默笔记中提到的“影窖“,开始在祠堂内寻找地下入口。果然,在移开一块松动的地砖后,他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拉环。拉动它,地板悄无声息地滑开,露出一段向下的石阶。

郑明打开手机照明,小心翼翼地走下去。石阶尽头是一个狭长的地窖,墙壁上刻满了那种奇怪的符号。地窖中央有一张石桌,桌上放着...

郑明的呼吸停滞了——那是一具尸体。不,准确地说,是一具干尸,穿着现代的衣服。他颤抖着走近,手机光照在那张干瘪的脸上,尽管变形严重,但郑明还是认出了那熟悉的轮廓。

“陈默?“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这不可能,陈默昨天还和他在一起...

干尸的胸口插着一把仪式用的匕首,刀柄上缠着红绳。郑明注意到石桌上有用干涸的血写成的几个字:“下一个是你“。

就在这时,地窖入口处传来石板滑动的声音。郑明迅速关掉手机灯,躲在石桌后。脚步声缓缓接近,伴随着一种奇怪的、湿漉漉的呼吸声。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在寂静的地窖中如同惊雷。郑明手忙脚乱地想关掉它,但已经晚了——脚步声猛地加快,向他藏身之处奔来。

郑明转身就跑,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地爬上石阶。就在他即将到达出口时,一只冰冷的手抓住了他的脚踝。他拼命挣脱,回头一瞥,借着从入口透进的微弱月光,他看见...

陈默的脸。但不是干尸,也不是他记忆中那个阳光的朋友,而是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恐怖存在——皮肤灰白,眼睛充血,嘴角裂开到不可思议的宽度,露出森白的牙齿。

“为什么逃跑,老朋友?“那个东西用陈默的声音说,却带着郑明从未听过的恶毒,“祭典需要你...就像二十年前需要你父亲一样...“

郑明终于挣脱那只手,爬出地窖,用尽全力推上石板。下面传来愤怒的撞击声和扭曲的尖叫,但石板似乎被什么机关锁住了,没有再打开。

郑明瘫坐在地上,浑身发抖。陈默的话在他脑海中回荡:“...就像二十年前需要你父亲一样...“

他父亲确实在2003年失踪了,官方说法是登山事故,但尸体从未被找到。而现在,这个日期与雾隐祭的周期重合,与那张照片的日期重合...

祠堂外突然传来嘈杂的人声,火把的光亮透过窗户。郑明从门缝中看到村民们聚集在外面,村长站在最前面,手中拿着那个黑盒子。

“他在这里!“村长喊道,“祭品在祠堂里!“

郑明环顾四周,发现祠堂后墙有一个小窗户。他迅速爬出去,在村民冲进祠堂前消失在浓雾中。

奔跑在雾中的小巷里,郑明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只知道必须离开这个村庄。但当他跑到村口时,那棵老槐树下已经站着几个村民,手持火把守住了出路。

“郑先生...“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郑明转身,看见林小满站在雾中,白色连衣裙在月光下几乎透明,“现在你相信我了?“

“那下面...那是陈默吗?“郑明喘着气问,“但他明明...“

“一部分是他。“女孩悲伤地说,“祭典开始后,被选中的人会...改变。三天后仪式完成,他们就会完全变成'影族'。“

“影族?“

林小满拉着郑明躲进两栋房子间的窄缝:“雾里的东西。他们每隔二十年需要一个新的躯壳来维持...存在。通常选择外来者,最好是血脉相连的。“

郑明想起干尸胸口的匕首和陈默的话:“我父亲...二十年前...“

女孩点点头:“这次他们选中了陈默,但他反抗了。所以他找来了你...替代品。“

远处传来村民的呼喊声,他们正在挨家挨户搜寻。林小满抓紧郑明的手:“天亮前我带你去祠堂拿一样东西,有了它你就能安全离开。但现在,跟我来。“

她带着郑明穿过一系列隐蔽的小路,来到村庄边缘一间几乎被杂草淹没的小屋。屋内简陋但干净,墙上贴满了从报纸和杂志上剪下的照片。

“我的秘密基地。“林小满点亮一盏小油灯,“我母亲死后,我就开始记录村里的事。村长...不是我真正的父亲。“

她从床下拖出一个铁盒,里面装满了照片和笔记。最上面一张是年轻女子抱着婴儿站在雾隐村村口的合影,背面写着“林月与郑小雨,2003年秋“。

“这是...“

“我母亲和你父亲。“林小满轻声说,“二十年前,你父亲来村里做研究,爱上了我母亲。但祭典开始后,他被选中了...“

郑明的手开始发抖:“那我...我是...“

“我不知道。“女孩摇头,“但你有他的眼睛。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陈默找上你。“

外面的搜寻声越来越近。林小满迅速熄灯,示意郑明保持安静。他们屏息听着脚步声从屋外经过,渐渐远去。

“为什么帮我?“郑明低声问。

女孩在黑暗中沉默了一会儿:“因为我母亲留下的信说,你父亲是个好人...而陈默变了。一个月前,他开始在夜里去祠堂下面...和影族说话。我想阻止这一切。“

远处,老槐树的方向传来一阵诡异的吟唱声,像是无数人同时在低语。林小满的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

“他们开始了第二部分仪式。“她声音紧绷,“天亮前我们必须去祠堂拿'引路石',那是唯一能指引你安全穿过迷雾的东西。但它藏在影窖最深处...“

郑明想起地窖里那具干尸和半人半鬼的陈默,胃部一阵绞痛。但他别无选择——要么今晚拿到引路石逃出去,要么成为下一个祭品。

“我们什么时候动身?“他问,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要坚定。

林小满在黑暗中握紧他的手:“等月亮被云遮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