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废品站的情报:王磊的初功与新线索
- 重生198X:智启时代
- 冬夜的萤火虫
- 4010字
- 2025-07-01 09:03:29
第二天下午放学铃声刚响,陆扬还没来得及收拾书包,一个壮实的身影就一阵风似的冲到了他的课桌旁。王磊的脸上泛着一层兴奋的红光,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像是刚跑完八百米。他把书包往陆扬桌上一甩,压低了声音,但那股子激动劲儿怎么也藏不住。
“扬哥,扬哥!有货!绝对有货!”
陆扬抬起头,眼神示意他稍安勿躁。他慢条斯理地将最后一本练习册塞进书包,拉上拉链,才站起身,对周围投来好奇目光的同学笑了笑,然后拍了拍王磊的肩膀。
“走,路上说。这么大声,怕别人听不见?”
王磊嘿嘿一笑,挠了挠头,抓起自己的书包,紧跟在陆-扬身后。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教室,穿过喧闹的走廊,来到操场旁一排老槐树下。这里相对僻静,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
“行了,说吧,什么情况?”陆扬靠在一棵槐树干上,神情平静,仿佛王磊带来的不是什么重要情报,而只是今天食堂的菜色。
王磊可没他这份定力,他把书包往地上一扔,迫不及待地比划起来:“扬哥,你真是神了!那城南废品收购站,简直就是个宝库!我昨天放学就去了,今天中午又溜达过去一趟,跟我那个发小,就是站长他儿子,里里外外摸了个透!”
“说重点。”陆扬言简意赅。
“哎,好嘞!”王磊清了清嗓子,学着说书先生的派头,“话说我到了那地儿,嚯,那叫一个壮观!铁疙瘩堆成山,旧报纸压得跟豆腐块似的,还有一屋子的破铜烂铁。我那发小带我直接去了后院,专门堆旧书旧报的地方。”
他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近了些:“我按你说的,就装作找小人书和旧画报,跟那儿负责分拣的一个老大爷套近乎。我把我妈给我买汽水儿的五毛钱,全换成了烟,给那大爷递了一根。”
陆扬嘴角微微上扬,这小子,倒是有点小机灵。
“那大爷一开始还爱答不理的,烟抽上了,话匣子就开了。”王磊越说越来劲,“他说啊,他们这儿收上来的旧书报,流程是固定的。单位、学校里成批拉来的,直接打包送造纸厂化浆。只有那些从居民手里零散收来的,才会堆在后院,让他们这些分拣工过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比如完好的旧家具票、粮票什么的,站里能另外卖钱。”
“嗯,这跟我们猜的差不多。”陆扬点了点头,这个信息虽然基础,但确认了废品站确实存在一个“筛选”环节,这意味着有价值的东西有几率被留存下来。
“这不算啥!”王磊一拍大腿,“重点是,我跟他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你猜我看见谁了?”
“谁?”
“一个老头儿!戴着个深度眼镜,穿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卡其布中山装,斯斯文文的,手里还提着个网兜。那老大爷管他叫‘张教授’。他说这张教授是附近大学退休的,隔三差五就来这儿‘淘宝’,专门翻那些旧书旧报纸。每次来都客客气气的,有时候翻到好东西,还会塞给他们这些工人两毛钱的‘茶水费’。”
“张教授……”陆扬的眼睛眯了起来。这第一个情报,就验证了他的一个猜想。在信息闭塞的年代,总有那么一小撮有识之士,懂得从故纸堆里发现价值。这个张教授,无疑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但同样,他的存在也证明了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对,就叫张教授。”王磊肯定地说道,“我瞅着他翻得可仔细了,跟咱们不一样,他不找小人书,专挑那些线装的、或者封面是繁体字的老书。我发小还跟我嘀咕,说他爸(就是站长)说了,这张教授眼光毒得很,别看他每次就拿走几本破书,转手就能去文玩市场卖个好价钱。”
陆扬沉吟不语,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树皮上摩挲着。
王磊看他没说话,以为这情报不够分量,急忙抛出了自己的第二个发现,也是他自认为最重磅的“炸弹”。
“扬哥,这还不算完!我跟你说个更邪乎的!”他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才把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是在用气声说话,“我还打听到了咱们要找的那个人的消息了!”
“哦?”陆-扬的目光终于从沉思中收回,变得锐利起来,直视着王磊,“就是咱们在工人俱乐部外面看到的那个,摆地摊卖旧书的神秘人?”
“对!就是他!”王磊用力点头,脸上写满了“快夸我”的表情,“我本来是跟我发小瞎聊,就说‘哎,我前两天看见一人卖的旧书跟你这儿的差不多,那哥们儿可真会赚钱’。我就是这么随口一提,你猜我发小怎么说?”
“怎么说?”
“他说,‘那人我爸认识!’。我当时心头就咯噔一下!”王磊说得口沫横飞,“我赶紧追问,他一开始还支支吾吾的,后来被我缠不过,才偷偷告诉我。他说,那个摆摊的,根本不是天天来站里收货的!”
这个信息让陆扬的眉头微微一蹙。这与他最初的判断有些出入。
“他不是从废品站进货?”
“不全是!”王磊的语气充满了揭秘的快感,“我发小说,那人大概一两个星期才来一次,而且每次来,都是晚上,等工人都下班了,他才骑着个三轮车悄悄过来。他一来,不跟别人打交道,直接就去找站长,两人关起门在办公室里嘀嘀咕咕半天。”
“等他再出来的时候,三轮车上就多了几个用麻袋装得鼓鼓囊囊的东西。我发小说他有一次好奇,偷偷划开个小口子看过,里面全是挑拣出来的、品相最好的旧书、旧画报,甚至还有些黑乎乎的、像是旧瓷器和铜钱一样的东西!”
陆扬的心跳漏了一拍。
私下交易,非正常时间,直接与站长接头……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描绘出的景象,已经远远超出了“收破烂”的范畴。
“你的意思是,”陆扬的声音也变得低沉下来,“那个摊主,和站长之间,有不可告人的交易。他拿到的,是站里截留下来的‘精品’,是经过第一道筛选后,被刻意私藏起来的货?”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王磊重重地点头,为陆扬能精准get到他的点而感到兴奋,“我发小说,站长不让任何人提这件事。有一次一个新来的工人晚上撞见了,多问了一句,第二天就被找茬给辞了!所以这事儿,在站里是个禁忌,也就我跟我发小关系铁,他才敢跟我说。”
“他还说了什么?”陆扬追问道,他知道,最关键的信息往往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他还说……”王磊努力回忆着,“哦,对了!他说那个摊主出手阔绰,每次来,都会塞给他爸一个厚厚的信封。而且,他听他爸喝醉了跟朋友吹牛时提过一嘴,说那个摊主‘路子野得很’,好像不光在咱们江城混,还经常跑省城甚至上海,认识不少‘大玩家’。”
路子野,跑省城,认识大玩家……
陆扬的脑海中,启智已经自动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一张复杂的关系网。那个神秘摊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有点眼光的个体户,他的形象瞬间变得立体而危险起来。他背后,很可能有一条完整的、从源头(废品站站长私藏)到终端(省城、上海的大玩家)的灰色产业链。
他原本的计划,是想通过王磊的关系,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用小恩小惠从分拣工人手里换取机会,慢慢地在垃圾堆里“淘宝”。这个计划的核心是低调、安全,如同在浅水区捕鱼。
但现在,王-磊带回来的情报告诉他,这片看似平静的浅水区下面,盘踞着一条他不知道深浅的鳄鱼。
那个站长,为了私利敢于违规操作,辞退工人,说明他是个狠角色。那个摊主,能建立起这样的渠道,说明他不仅有眼光,更有手腕和背景。自己如果冒冒失失地闯进去,想从他们嘴边抢食,无异于虎口拔牙。
一个“张教授”式的退休知识分子来淘宝,他们可以容忍,因为那是“捡漏”,是小打小闹,无伤大雅。但如果自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眼光和目的性,很可能会立刻引起那条鳄鱼的警觉。
“扬哥?扬哥?”王磊看陆扬半天不说话,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有点担心地推了推他,“咋了?这情报……是不是没用啊?还是说,这事儿太危险了?”
陆扬回过神来,看着一脸关切的王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拍了拍王磊的肩膀,脸上重新露出了那种云淡风轻的微笑。
“不,你干得非常漂亮,王磊。”他由衷地赞叹道,“这情报太有用了,简直是救了我的命。”
“啊?”王-磊被他这话说得一愣,“有这么严重?”
“就有这么严重。”陆扬肯定地说道,“你让我看清了这潭水的深浅。我们原定的计划,现在看来,太天真了。”
“那……那我们还干不干了?”王磊有点泄气,他忙活了两天,还以为能帮上大忙,结果却是计划要泡汤。
“干,为什么不干?”陆扬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芒,那是混杂着谨慎、兴奋与挑战欲的复杂神色,“只是不能按照原来的方法干了。得换个玩法。”
他看着王磊,认真地说道:“王磊,这次你立了头功。记住,今天我们聊的这些,一个字都不能再对任何人说,包括你那个发小。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明白吗?”
“明白!”王磊立刻挺直了腰杆,重重地点头,“我嘴巴严得很!”
“很好。”陆扬从口袋里摸出两张贰角的纸币,塞到王磊手里,“拿着,去买两根冰棍吃,算是给你的奖励。”
“哎,扬哥,这可使不得!我帮你办事,哪能要你的钱!”王磊连忙推辞。
“拿着!”陆扬的语气不容置疑,“这是规矩。有功就得赏。以后我们一起做的事还多着呢,你要是连这点奖励都不收,我们还怎么合作?”
王磊犹豫了一下,看着陆扬坚定的眼神,最终还是把那四毛钱攥进了手心。钱不多,但那份被认可的感觉,让他心里热乎乎的。
“那……扬哥,我先回去了?”
“去吧。记住,这几天别再去废品站了,一切照旧,等我消息。”
“好嘞!”
王磊捡起地上的书包,兴高采烈地跑远了。
陆扬独自站在槐树下,直到王磊的身影消失在操场尽头。他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走到操场的单杠前,双手握住冰冷的铁杆,身体轻轻悬荡。他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的大脑保持绝对的冷静。
“启智,”他在心中呼唤。
“我在。”
“基于刚才王磊提供的情报,重新评估原定‘废品站寻宝计划’的风险等级。”
“正在进行模型重构……情报输入:目标地点存在由站长与‘摊主’构建的排他性利益链,该链条具备暴力排除潜在竞争者的特征。风险评估中……结论:原计划风险等级由‘低度可控’提升至‘高度危险’。直接介入被发现的概率为92.7%,被发现后引发严重冲突的概率为85.3%。建议:立刻中止该计划。”
陆扬看着脑海中那鲜红的警告,嘴角却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中止?不。
这反而更有意思了。一条隐藏的产业链,一个背景神秘的对手,一个贪婪的站长……这盘棋,比他想象的要复杂,也比他想象的要大。
想从这盘棋里分一杯羹,靠小聪明去“捡漏”是行不通了。
必须得想个办法,不是去捡他们漏下的残羹剩饭,而是……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那些宝贝,亲自送到自己面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