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孩子经历情绪敏感期,妈妈先别着急崩溃

父母们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过,孩子会经历情绪敏感期。情绪敏感并不是某个年龄段特定出现的,而是孩子生来就自带的能力。有的孩子属于高敏感和高需求宝宝,他们对爱的需求要多于其他孩子。

同事家的女儿米多多就属于高敏感宝宝。在米多多三岁时,同事生下妹妹巧克力。尽管有了老二,同事仍然非常重视老大的情感需求,比如妹妹抢她的玩具,同事会让妹妹给姐姐道歉。

妹妹巧克力属于撒泼打闹的孩子,生气的时候会扔家里的垃圾桶,或是哭得姐姐都看不下去,只好让给她。同事能做的就是尽量一视同仁,谁犯错就惩罚谁,绝不偏袒。老二犯了错,就让老二去罚站,绝不会让老大让着妹妹。在同事的努力下,老大很少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

父母能够时刻注意到孩子,给予最大程度的情感满足和安抚,不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安抚是非常有效的情商培养,孩子在获得父母全部的爱与陪伴后,也会减少了情感上的依赖。

在情绪敏感期,孩子除了哭闹,还会表现出在大人看来自私、执拗的行为。例如,他的玩具不允许任何人碰,时常会把“这是我的”挂在嘴边,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各种无理取闹,直到大人妥协。

这时父母们只会觉得孩子不懂事,一点儿都不听话。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他们的情绪爆发是蓄谋已久的,他们想通过宣泄情绪来达到目的。有的孩子更为严重,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在教室里捣乱,比如扔玩具、咬同学、不听老师的安排……每次被老师批评时,他们又会表现出害怕、恐惧,父母和老师都无能为力。

出现这种情况后,孩子的注意力也会下降,他们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经常扰乱课堂秩序,不听老师讲课,还拉着其他同学一起讲话。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有错吗?他们知道,但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也很难发生改变。当孩子在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失望时,内心也会焦虑、担忧,甚至恐慌,年龄小的孩子无法表达这种内心情绪,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哭闹。

据研究,儿童的大脑在两岁时就已经发育到成人的80%,三岁以后大脑也在不断地发育。儿童情绪的反应是大脑所决定的。儿童的大脑在十二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专注力的养成,大脑神经元系统的发育完善,语言表达能力、情绪自控力都是由大脑发育决定的。

帮助儿童培养情商,就要抓住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在十二岁以前,孩子的控制力、行动调节、专注力都可以得到训练,也可以进行调整。错过十二岁前的黄金发展期,大脑发育完善了,他们的行为和情商也就定型了,不会再发生大的改变。

当孩子在专注做某件事情时,大脑的思维会非常连贯,如同蚂蚁搬家,有它们自己的路线。同事经常会观察自己的孩子,她发现姐姐米多多的专注力很好,所以从不让身边的人干扰她。例如,姐姐正在专心玩玩具,这时妹妹巧克力过来抢走姐姐的玩具,打乱了姐姐的思路,致使那条线连不上了,姐姐会立刻感到焦虑和慌张,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她只能试图通过攻击破坏者,来发泄情绪的不满。

假如这时父母过来指责她为什么不让着妹妹,姐姐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而且她在情感上得到的反馈是:自己被抢了玩具却还被批评。其实姐姐并没有做错,可父母只看到了表面,没有去深究姐姐为什么会生气打人,以至于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处理。

姐姐是因为被妹妹抢玩具而生气吗?也不是。但在父母眼里看到的就是这样,所以才会说出要让着妹妹这样的话,他们却不知道姐姐此时正经历着什么。

那么,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抱抱姐姐,安抚好姐姐的情绪,等姐姐平静下来再问原因。有的孩子不能完整地复述事件的过程怎么办?没关系,父母可以问。比如,面对两岁的孩子,父母可以问:“你刚才是不是打妹妹了?”孩子可能不会说为什么打人,但肯定知道自己打没打,只要点头或摇头都算回答。接下来,父母就可以继续问:“妹妹抢了你的玩具,所以你打妹妹了,是吗?”帮助孩子自己去复盘事件,也是帮助他们运用大脑思考,养成良好的批评性思维。

毕竟,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并不是靠父母告诉他们对错,而是他们自己拥有分辨对错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决定了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一般来说,情绪敏感期通常处于儿童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因为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和安全感,他们的情绪就会很容易爆发出来。入园前,父母应该给孩子做好解决分离焦虑的准备。孩子的分离焦虑并不完全是因为离开了父母,还有可能是他们适应不了集体生活,社交受挫,得不到在家里有求必应的满足。

高敏感需求的儿童在分离焦虑期会表现得更明显,也更持久,甚至有些孩子会持续到幼儿园毕业。当遇到这类孩子时,家长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劝说孩子顺利地进学校,他们感到心力交瘁,耐心也早已耗尽,这时他们只能靠威胁、发火来对付孩子。父母都把持不住情绪,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情绪稳定呢?

同样是二胎家庭,早早的父母就不懂得理解女儿的情绪。在早早三岁多、刚上幼儿园时,妈妈给早早生了个妹妹。自从妹妹出生后,早早的情绪就变得非常敏感。一旦有人在她面前提到爸爸妈妈,她就会大哭起来。连老师都发现早早的情绪和情感出现了问题,但早早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很少关注早早的情绪,没有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这样下去,早早便渐渐延伸出许多其他问题,如不爱和别人玩、自私、情绪失控、性格差等。

这是家长们应该注意的问题,不要等孩子的问题严重了,再去教育,那就会事倍功半。

只有真正懂得关注孩子情绪,能时刻了解孩子需求的家长,才是真正懂得养育的人。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到他们真正成长起来,这个过程是需要父母引导和悉心栽培的。

因为孩子能感知他人的情绪,并且能转化成自己的情绪系统。母亲的情绪早在怀孕期间就已经传递给婴儿了,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说话,但他们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表情、语言、行为变化,来觉察他们情绪。

总之,当孩子在情绪敏感期时,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用肢体来表达情绪。他们在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已经收集了许多外界信息,他们对情绪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最终转化成自己的情绪认知。而往往只有在这个时候,父母才会开始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我们应该及时和孩子一起改变表达和发泄情绪的方式,别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避免因为情绪影响情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