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登潼关望雪寄怀】平水韵

雪来千军走,风劲万壑开。

河冰凝玉堑,关堞接瑶台。

古戍烽烟尽,寒原暮色来。

凭高望乡国,落絮满琴杯。

赏析:

《登潼关望雪寄怀》赏析

这首《登潼关望雪寄怀》以潼关雪景为背景,通过雄浑壮阔的意象与细腻深沉的情感交织,展现出一幅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个人情怀的诗意画卷。

首联“雪来千军走,风劲万壑开”,诗人以极具张力的笔触,将呼啸而来的大雪比作奔腾的千军万马,瞬间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动态画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雪势的汹涌与凌厉。“风劲万壑开”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震撼力,强劲的北风仿佛能将千山万壑瞬间劈开,凸显出潼关风雪交加时的雄浑与苍凉,奠定了全诗宏大壮阔的基调。

颔联“河冰凝玉堑,关堞接瑶台”,视角由漫天风雪转向潼关周边的具体景物。黄河冰封,如同一条凝固的玉砌深堑,冷峻而壮美;潼关的城墙在白雪的覆盖下,与云间的瑶台相接,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两句对仗工整,“河冰”对“关堞”,“凝玉堑”对“接瑶台”,将现实中的潼关雪景与想象中的仙境巧妙融合,既展现出潼关地势的险要,又赋予了雪景以浪漫奇幻的色彩。

颈联“古戍烽烟尽,寒原暮色来”,笔锋一转,由眼前的雪景转入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古代的戍边烽火早已熄灭,曾经的金戈铁马、战火纷飞都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剩下一片寂静的寒原在暮色中延展。“尽”与“来”两个字,生动地描绘出岁月的流逝与变迁,在时空的交织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尾联“凭高望乡国,落絮满琴杯”,诗人的情感达到高潮。登高望远,极目之处皆是故乡的方向,然而故乡却遥不可及。此时,飘落的雪花如同纷飞的柳絮,落满了琴弦与酒杯,这一意象既呼应了首联的雪景,又将思乡之情具象化。琴弦承载着游子的情思,酒杯盛满了离别的愁绪,雪花的飘落更添了几分孤寂与惆怅,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全诗通过对潼关雪景的描写,将自然景观、历史回忆与个人情感完美融合,在雄浑壮阔的雪景中蕴含着细腻的乡愁与对历史的感慨,展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与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