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登华山云台望雪】

飞雪千星动,寒风万壑鸣。

危峰凝玉骨,古壁挂银屏。

巨灵擘山处,仙掌印空青。

倚杖凌虚顶,银河落袖轻。

赏析:

《登华山云台望雪》赏析

这首《登华山云台望雪》以华山云台峰的雪景为核心,将自然奇观、神话传说与超逸情志熔铸一炉,在八句诗中构建出兼具雄浑风骨与仙幻意境的美学空间。

首联“飞雪千星动,寒风万壑鸣”,以奇绝的比喻破题。诗人不写雪落之密,而以“千星动”状雪花闪烁如天星流转,化静态为动态,仿佛万千星子在风中跃动,暗合云台峰“观星”的传说意境;“寒风万壑鸣”则以声衬势,北风穿谷如万壑齐鸣,与飞雪的视觉动感形成视听交织的磅礴气象,瞬间烘托出华山风雪初临的雄浑气势。

颔联“危峰凝玉骨,古壁挂银屏”,聚焦华山雪景的险峻之美。“危峰”直指华山削壁千仞的特质,积雪覆盖峰岩,如凝冻的玉骨般冷峻剔透,凸显山体的刚劲骨架;“古壁”则写悬崖之上雪挂如帘,化作一面垂天银屏,光影交错间,既见雪色的莹洁,亦显岩壁的苍古。此联以“玉骨”“银屏”的意象,将华山的奇险与雪的素洁熔铸为刚柔并济的视觉图景,对仗精工而意境高绝。

颈联“巨灵擘山处,仙掌印空青”,引入神话纵深。“巨灵擘山”化用《水经注》中巨灵神劈开华山导河的传说,将眼前雪景融入创世神话,仿佛风雪之中仍见巨灵擘山的神力遗存;“仙掌”指华山东峰天然石纹形成的“仙掌崖”,传说为巨灵神留下的掌印,雪落青峰,石纹与雪色相映,“空青”(青空之色)与银白交织,使神话印记在现实雪景中若隐若现。这两句以虚实相生的笔法,为华山雪景注入历史烟云和仙幻色彩,拓展了诗的时空维度。

尾联“倚杖凌虚顶,银河落袖轻”,将情志推向巅峰。诗人倚杖立于云台峰顶,仿佛凌虚蹈空,此刻飞雪如星,恍若银河倾落,轻轻沾上衣袖。“银河落袖轻”呼应首联“千星动”的比喻,却以“落袖”的细节将宏大天象转化为个人化的空灵体验——雪落如星子入袖,既写登高临虚的超逸之感,亦暗含“星雪同源”的妙想,仿佛人与天地星辰在风雪中达成精神共鸣。结句以“轻”字收束,于雄浑中见飘逸,将登峰望雪的体验升华为物我两忘的哲学意境。

全诗以“星雪”为核心意象,贯穿起“观雪—绘景—思古—凌仙”的情感脉络:首联以动势起笔,颔联以静景塑形,颈联以神话铸魂,尾联以情志收束,既展现华山雪景“险、奇、幻、逸”的多重特质,又借“巨灵”“仙掌”的传说,将自然山水与文化记忆深度勾连。诗中“千星动”“银河落”的想象,更将雪的质感与星的意象浑然交融,使华山云台的风雪之景,最终超越地域局限,成为天地精神与文人逸气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