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什么是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又称为消化性溃疡病,是指消化道黏膜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被胃酸及胃蛋白酶等物质腐蚀消化造成溃疡。消化性溃疡除了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外,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由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所以一般所说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也是全球性的多发病。大约有1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消化性溃疡,其中男性更为多见。消化性溃疡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0到50岁之间,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中青年,而胃溃疡发病年龄则较迟,多发于中年。在症状上,消化性溃疡和胃炎表现比较相似,两病易于混淆,都可以存在腹痛、嗳气、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乃至呕血、黑便等症状。但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的发病机制不同,消化性溃疡范围较小,为局灶性,但是对黏膜的损伤深达黏膜肌层,进一步发展可贯穿肌层,甚至浆膜层。而胃炎病变范围较广,呈弥漫性,但主要表现为黏膜的炎性改变。两者鉴别往往需要借助胃镜等检查手段。

(李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