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经济史:从大分流到三次工业革命
- (意)维拉·扎马尼
- 2076字
- 2025-03-28 16:55:12
(边码38)3.3
工业革命的特征
像工业革命这样复杂和无法预料的事件不能用单一的因素来解释,而是要把许多互相关联的原因通过一种相互支持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显而易见,工业革命的准备过程相当漫长。这一过程始于英国对欧洲其他地方的许多制度的吸纳,并在引入之后对其加以改进,从而使英国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紧临大西洋和北海岛屿的地理特征,以及拥有煤炭这一自然资源。在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两个世纪之中,英国完成了全部的工业转型。[72]各个工业部门均引入日益机械化的生产工艺,特别是在纺纱和织布行业。[73]焦炭冶炼是炼铁方面的创新,1709年由亚伯拉罕·达比(Abraham Darby)在科尔布鲁克代尔首次应用,通过不断改进,可以采用普德林法[74]生产生铁和后来的钢;焦炭使炼铁不再依赖于日益稀缺的木炭,并且可以生产出更为可靠、耐用的产品。
(边码39)然而毫无疑问,蒸汽锅炉的发展才是划时代的创新,蒸汽锅炉在后来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日臻完善。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Thomas Savery)建造了第一台蒸汽泵,由于主要被用于采矿,因此其被取名为“矿工的朋友”。1782年,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和马修·博尔顿(Matthew Boulton)成功地生产出了他们的第一台蒸汽机(并对它进行了无数次改进);[75]考虑到矿山严重的积水问题和现场充足的煤炭供给,这台蒸汽机也同样被应用于采矿。后来到了1785年,蒸汽机取代水力被应用于棉纺厂,然后又被应用在了钢铁工业和其他行业,最后在1801年被应用到交通运输业,当时采矿工程师理查德·特里维希克(Richard Trevithick)建造了第一台可以运转的火车头。同样地,火车头由技师乔治·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在1813年首次应用于矿山;在1825年通车的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达林顿”(Stockton-Darlington)线便连接了两座矿山。[76]
Wrigley(2010)非常有力地证明了蒸汽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从地球获取价值的方式。[77]人类过去从地球表面获取生活所需的最基本的资源——食物、取暖和住房,后来借助机械动力,人类可以利用地下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铀,还有许多其他元素——使得土地可以专门用于种植食物和一些重要原料,例如棉花,使得这些食物和原料不再需要与其他商品特别是木材竞争空间。这便是人类从先进的有机经济(advanced organic economy, AOE)向矿物能源为基础的经济(mineral energy based economy, MEBE)的转变。
当人类从主要利用地表资源转变为集中利用地下资源,生产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与农业相比,地下资源储量非常庞大,而且不受土地面积和季节变化的影响。通过对机器设备的改进,我们可以加大对地下资源的开采,并且按照我们的意愿对其进行使用,从而实现生产率的快速提升。另外,如此丰富的能源促使人们不断提升机器的功率,乃至可以驱动庞大的工业综合体和基础设施来生产出大量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工业革命前,一些地方出现贫困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每年用于满足不同目的不得不交替使用的土壤资源有限。而在工业革命后,贫困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关乎产品的分配,而非绝对数量上的短缺。
(边码40)相比而言,工业革命的能源中心论要比工业革命是科学和现代技术的产物这一观点更有意义。英国工业革命中所有的重要发明所需要的基本科学原理早在罗马帝国时代就已经存在。在罗马帝国时代,人们甚至已经了解了蒸汽锅炉,尽管它的实用价值还没有得到重视。蒸汽锅炉在当时仅仅被用于娱乐活动,就像中国古代的火药一样。不管怎样,即便是能源中心论也可以向前追溯到更为重要的原因,比如发现了在市场上可以以更低价格出售更多商品来获利的机会,如此一来人们便有动力去寻找更加强大的能源和自动化机械以便增加产量和控制成本。反过来,这些新的产品和工艺扩大了欧洲的市场,特别是英国的市场。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自我强化和持续的过程。
自Deane和Cole 1962年发表对国民收入的定量评估后,人们从收入增加的角度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果进行了大量研究。[78]据初步估计,很显然国民收入的变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通常人们认为在当时工业革命已经结束,英国经济已进入成熟阶段(荒谬的是,正如我们将在第6章中所见,从此之后英国的相对收入开始下降)。
(边码41)(边码42)表3.1列出了对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估计值,证实了英国渐进式发展的观点,特别是这种发展一直持续至18世纪下半叶。[79]除定量估计无法避免的近似外,表3.1反映出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一个持续和加速的过程,而不是像“革命”一词通常所暗示的爆发性的开始。[80]表3.2比任何论证都更好地说明了这种发展的特殊性。1851年,在伦敦的水晶宫举办了第一届大型国际科技博览会,吸引了数百万游客,英国无疑是当时世界上生产力最强的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在欧洲,荷兰、比利时的发展水平与英国最为接近,但表3.2中的所有国家都处在贫困线之上,其中也包括美国。亚洲国家和奥斯曼帝国显然被甩在了后面。英国的工业革命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将在第4章和第5章中讨论。正如我们所见,采用英国模式制定工业化目标的地区或多或少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与那些不愿或是没有能力仿效的地区之间产生了极大差异。
(边码40)表40.3 英国1700—185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来源:Maddison database.
(边码41)表41.3 1850年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注:*表示1849年,†表示1870年。
数据来源:Maddison data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