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978年的春节
- 从1977年开始当文豪
- 白白是只猫
- 2046字
- 2025-03-17 08:42:11
临近春节。
天空飘着雪花,地面上有着一些积雪。
西北风呼啸,更是让人感到寒冷。
华东师范学院,一间临时整出来的教室,有一个炉子,炉子中有木炭在燃烧,窗户开了一扇。
陈铭章脱掉身上的军大衣,抖了抖军大衣,军大衣上面的雪花落在地板上。
他看了看门卫,没有看到人影。
桌子上,放着洗好的苹果和梨,这时候水果还是非常少的,能吃的就是这两种。
桌子底下,则是放着一热水瓶。
陈铭章忍不住搓了搓手。
几天前,路远跟他约好,要过来看一下他的创作谈,以及采访,早上陈铭章便起来准备了。
自己家里太小,灯光也昏暗,并不方便,陈铭章便准备在这里接待路远。
文汇报今天最新一期,就有路远亲自操刀的一篇报道,是介绍陈铭章的家庭、成长经历等,文汇报还算厚道,那篇报道有3000字,给了陈铭章15块钱,相当于每千字5块钱的酬劳。
虽然不算多,但是却也体现着文汇报的诚意。
终于,大概等了二十分钟后,陈铭章看到了雪中的路远,路远同样穿着军大衣,正往这边来。
“这里~~”陈铭章走出门,朝着路远挥手。
很快,路远便过来了。
陈铭章往一搪瓷茶杯倒了热水,递给路远。
路远双手接过搪瓷茶杯,感受着热水的热度,轻轻小喝一口,整个身体暖和一些。
“怎么样,创作谈写好了么?”路远道,“这可是要在最新一期发表的!报社可是把这个任务交给我。”
陈铭章笑道:“已经写好了,路记者你看看。”
创作谈,也可以说是谈创作,专门谈作家是怎么进行创作的。
文汇报跟他约稿的,便是一篇《牧马人》的创作谈,让他谈自己是如何创作《牧马人》,总结一下创作的经验,倾诉一下创作的甘苦。
陈铭章很轻松便写了一篇4000字的创作谈。
“我看看!”路远露出笑容。
陈铭章将档案袋的稿子拿出来。
路远接过稿子,仔细地看了起来,等到看完后,路远终于松了口气,作为资深记者,他知道这稿子可以了。
随后,路远从自己的布包里取出一叠信件:“这是《牧马人》读者寄到报社的信,都是写给你的,让报社转交给你。”
陈铭章接过信,这些信恐怕都有上百封,陈铭章不由得有些头皮发麻。
上一次,路远就给了他上百封读者的信,让他看都看得两眼昏花,现在竟然又来上百封信。
随后,路远采访了陈铭章,主要是读者感兴趣的问题。
比如陈铭章对自己父亲的印象,比如陈铭章是如何准备高考等等。
这也是此次路远前来的主要目的。
差不多到了11点,采访便结束了,陈铭章挽留路远到家里吃个便饭,但是路远拒绝了。
目送着路远离开,陈铭章才收拾东西回家。
一路上遇到人,这些人纷纷主动跟陈铭章打招呼着。
现在陈铭章已经是这里的名人了,大家都知道,陈铭章是魔都高考状元,过完年就要去北大中文系上大学,而且陈铭章还写了两篇文章,现在大家热议的《牧马人》就是陈铭章写的。
至于为何传得这么快,自然是赵秀萍和陈丽华的功劳。
赵秀萍是跟大人低调的炫耀,陈丽华则是跟小伙伴们高调的炫耀。
现在因为有了电视,每天都有十几个小孩到他家里看电视。
然后一传二、二传四,快速的在周边传开了。
回到家里,陈铭章将钥匙还给母亲,到时候赵秀萍会拿着钥匙还给管理人员。
本来是要请路远在家吃个便饭,今天中午的饭多煮一个人的,菜也多煮一样。
可惜路远直接回去了。
......
除夕,最新一期的文汇报出刊。
陈铭章关于《牧马人》的创作谈,赫然在其中版面,一经发行上市便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追捧。
现在《牧马人》正火着,在广大读者群体当中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文汇报也是不断的加印。
读者的追捧,陈铭章无暇他顾,此时他正在和母亲、妹妹在逛集市。
甚至他都没时间去看今天这期的文汇报。
今天是除夕,得为年夜饭做准备,同时也给母亲、妹妹买新衣服。
昨天,他获得了创作谈28元的稿酬以及15元采访稿报酬,总共43元。
这也让他花钱起来大手大脚着。
钱是男人胆,口袋有钱,便敢于消费。
逛了两个多小时的集市,一回到家里便开始准备午饭。
陈丽华洗了个澡,换了刚买的新衣服,脸上都是灿烂笑容。
然后拿着1元零花钱出门去玩,陈铭章则是帮忙打下手。
到了中午12点半,才开始吃午饭。
午饭很丰盛,有鱼有肉有青菜,汤是鱼头豆腐汤。
这些日子,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因为伙食的改善,他们每个人都胖了好几斤,不再像一开始那般营养不良。
赵秀萍想要节俭省钱,总是说要把钱存起来给陈铭章以后娶媳妇用,陈铭章却是不管,一定要午餐、晚餐两荤一素一汤。
陈铭章知道,赵秀萍他们这一辈人,穷苦惯了,平日粗茶淡饭难见荤腥,甚至也就只有初一十五才能吃上干饭,你让她主动花钱很难,得逼着她去花钱。
他不希望,母亲和妹妹吃不好,营养不良。
现在坚冰仍未彻底消融,大环境他没办法,但是自己的家庭,陈铭章可以改变这个小家庭,让小家庭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这也是陈铭章,与这个时代的人,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这段时间,赵秀萍最是念叨的便是陈铭章大手大脚的,以后要找个能够管得住他、帮他存钱的老婆,不然的话一年白忙活。
陈铭章对于赵秀萍的念叨只会是笑笑,这个时代普通家庭,一个过年就几乎花尽了全年的积蓄,在大家都穷的时候,本身就赚不到什么钱,还谈什么存钱、积蓄。
大部分的家庭,往往连50块钱都借不出来,不是不愿意借,而是真的没钱。
他更加信奉,钱是赚来的,而不是存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