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五四文学社与《未名湖》
- 从1977年开始当文豪
- 白白是只猫
- 2074字
- 2025-03-20 13:47:14
第二天傍晚。
离开图书馆,路过未名湖,陈铭章看到有不少学生在湖边,有人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安静的看书,也有人在散步着,更是有三五人聚在一起朗诵着诗歌。
作为燕园一大景,这里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地方。
望着眼前的美景,陈铭章也不由得欣赏起来。
没多久,陈健功等人便来了。
在陈铭章的提议下,他们要干一件大事,那就是共同筹备北大‘五四文学社’的恢复工作。
五四文学社,是北大在以前拥有的一个全校性的学生文学社团,在特殊岁月的时候停止活动。
陈铭章便是想带着大家,把它恢复起来,以推动学生课余文化活动。
五四文学社创办于1956年,她的创建者,是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最纯洁的信念孕育了‘五四’,同时他们先锋的姿态也确立了校园文坛乃至中国文学界中五四文学社的地位。
从1956年到1966年,五四文学社的第一个十年。在此期间出现于文坛和学界的有谢冕、孙玉石、钱理群等人,而现在他们都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
陈健功、杨英明、查健英等十个人,再加上陈铭章便是十一个人,大家便席地而坐,坐成一个圆圈。
陈铭章按照顺序,让大家说说准备工作。
作为要恢复‘五四文学社’的领头人,陈铭章自然不会事事自己做,而是将事情交给陈健功等人,他们有的负责联系学校,毕竟‘五四文学社’要办公场地;然后还要联系名人,比如学校的文学知名老师的联系,以及还有老校友的联系......
太多的事要做了。
陈健功等人前前后后忙了大半个月了。
“对了,上次你提出‘五四文学社’应该有自己的刊物,以便发表同学们的作品,那这个刊名叫什么比较好?”陈健功问道。
陈铭章道:“大家认为这个刊名取什么好呢?”
其他人纷纷思索着,然后一人一个答案。
有的人说就叫《北大》,简单明了;也有人说叫《复兴》,表明这是万物复兴,是新时代;也有人说叫《五四文学》得了,刚好与五四文学社契合......
“我倒是有个建议,你们听听看怎么样?”陈铭章略微沉吟,“就取名《未名湖》,未名湖是北大最著名的湖,取这个名字说明刊物是北大办的;还有,在刊物发表作品的大都是还‘未’有‘名气’的学生。”
陈健功:“这个名字取得好,又好听,还有双重含义。”
“不过既然是刊物,还得请谁来撰写《未名湖》发刊词并题写刊名呢?”查健英提出一个问题,“不如请谢冕老师来,如何?”
“钱理群老师也可以!”杨英明说道。
陈铭章道:“我有个人选,我们可以请北大老校友茅盾先生来。”
茅盾,这是大牛人,他不仅仅是北大老校友,在文学界的地位那可是泰山北斗级的。
1913年茅盾考入北大预科第一类,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党成立以后,他便是正式党员。
1927年茅盾先生便任《民国日报》主编,在1928年1月至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7月东渡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和从牯岭到东京》等。
到现在,已经82岁高龄的茅盾先生,荣誉满身,作品众多,他被誉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先生可不好请,这事能成么?”陈健功皱了皱眉头道,这位是大牛人,大人物。
陈铭章道:“这事交给我,我亲自拜访茅盾先生,要是茅盾先生拒绝的话,我们再请其他人!”
现在中国文学界,地位比茅盾更高的,估计没有了!
“既然刊名定了,那是不是要开始先征集投稿?”黄倍佳道。
陈铭章点点头道:“这事我们可以借助学生会,进行宣传,同时接受同学们投稿。”
“然后我们这些人辛苦一些,兼任编辑,先进行把关。”陈铭章说道。
五四文学社恢复工作,这是大事。
《未央湖》的报备、成立、发行等,同样也是大事。
随后,众人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进行讨论,包括五四文学社恢复工作,以及《未央湖》的事。
其他人都没有意识到,《未央湖》要怎么发行,都倾向于免费。
可陈铭章却提出,应该像其他刊物一样,是有偿的,以此维持着《未央湖》的运行,包括时机成熟后给发表文章的作者稿费。
虽然陈健功、查健英等人都没有这个意识,他们写小说都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可是陈铭章很清楚,这种精神可嘉,但是也得有一定的物质奖励。
如此一来,才能不断激励学生、作者,同时也可以让《未央湖》运行下去。
不然的话,恐怕什么时候,《未央湖》就得停刊了。
至于指望学校拨款,那想太多了,根本就不可能!
现在北大都穷得一塌糊涂,指不定老师的工资都不一定能按时发呢。
与其寄希望于学校拨款,还不如靠自己,让五四文学社拥有自我造血能力。
其他人虽然觉得好像不怎么妥当,可都还是相信陈铭章。
没办法,陈铭章是现在他们之中最出名的,一篇《牧马人》一篇《伤痕》让陈铭章名传全国,他们只能仰望。
他们可是知道,陈铭章写小说赚了很多钱。
不但自己买了自行车、收音机,他们进行筹备五四文学社恢复工作的一些经费,还是陈铭章掏钱的。
陈铭章赚钱能力强,他们相信陈铭章。
陈铭章对于五四文学社的规划,便是少部分经费来自学校,大部分经费依靠自筹,也就是通过发行《未央湖》,赚到一定的钱,可以供给五四文学社的运转经费。
当然了,第一步便是让《未央湖》打响知名度,这方面陈铭章打算自己上,依靠自己现在的名气,带动《未央湖》的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