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上下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人,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出头的样子,人比较清瘦,胡子不到一指头长。
“你能把这个人惩治了?”
面对徐云的疑问,对方笑了笑。
“我有秀才的功名在身,去衙门根本就不是事儿,只需向知县说一说,他的保长就没有了?”
男人一脸的自信。
“此人久在本地为害,怕不是上面有人,老头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要是警告其,不要继续为恶,可以饭过他,得饶人处且饶人把?”
徐云初来乍到,根本就没有什么势力,事情闹大了,他担心给自己招来祸事。
“就随你之意,我这就去训斥与他,告诫其收敛平日里的恶行,你等着,我去去就来?”
徐云好奇的看着,这个人朝保长走了过去。
隔着的距离比较远,徐云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只是看见保长对他不停地弯腰赔礼。
“好了,这件事办妥了,他今后绝对不敢摘找老头的麻烦了?”
“是吗?你对他说了什么?”
徐云有些不相信。
“第一,我有秀才的功名,可以送他去见官,第二,我有自己的绝技?”
“绝技?什么绝技?”
“我擅长扶乩降灵,在吴县有许多人都知道。”
“扶乩降灵是什么意思?”
“你不知道扶乩降灵?”
对方惊奇地看着徐云。
“不知道,从来没有听说过?”
“走,咱们边走边聊,公子,你贵姓?”
“免贵姓徐。”
“我叫张若采,就是这苏州吴县人,扶乩降灵是这样的……”
徐云、张若采边走边聊,听完地方的讲解之后,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突然,徐云停下了脚步。
“我向你打听一个人,也是你们这里的?”
“好呀,他是做什么的?叫什么名字?”
“据说也会扶乩降灵,名字叫金圣叹?”
“他多大年纪了?家住哪里?”
“年纪我不知道,家也不知道在哪里?”
“这就不好说了,反正我没有听说过,在吴县、或者是整个苏州,会扶乩降灵的人,我差不多都知道,就是没有你说的这个人?”
其实,徐云根本就不知道,他说的金圣叹,就是眼前的这个张若采,改名那是明亡之后的事情。
“没有那就算了,张兄,你这是要去哪里?”
“去苏州,徐兄,你去哪里?”
“咱们恰好是同路,我也回苏州城里。”
“徐兄,听的口音,看你的衣着,不像是本地人啊?”
“呵呵,你说对了,我从京城来,久闻江南美景、美人多,故而乘船从大运河过来,这衣着是我自己设计的,夏天穿着凉快?”
“有意思、有意思,徐兄,你不仅衣着与众不同,刚才的戏曲也是别具一格,之前我没有听过,实在是好听的很?”
“张兄,你若是喜欢,等我闲暇之时,在给你唱一段儿?”
“徐兄,你的戏曲唱一次价值几何啊?”
张若采突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钱嘛,我也没有具体的去想,不过,昨天上午在寒山寺外,有个人听了一次,输给我一百两银子?”
徐云的话让张若采张大了嘴巴。
“徐兄,此事可是当真?”
“当然是真的了,那个人的名字叫王竹,你知道不知道,他当时听的事一只曲子,还不是今天我所唱的戏?”
“徐兄,你太厉害了,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是否合适?”
“你我虽然是萍水相逢,但我觉得有缘,你说吧?”
“徐兄,你是否考虑过收徒?”
“收徒?这倒是没有想过,怎么了?张兄,你家里面有人想学戏?”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说,你看我怎么样?”
“张兄,你不是在说笑吧?”
徐云停下了脚步。
“我是认真的?”
“张兄,这不合适,你的年纪已经超过学戏时候了,这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
“徐兄,你就想想办法,我真的是想学戏?”
“张兄,你学戏肯定是不行的,办法嘛!我倒是有一个,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
“徐兄,你说来听听?”
“咱们两个人可以演双簧?”
“徐兄,演双簧?这是什么意思?”
“张兄,你不是会扶乩降灵吗?”
张若采点了点头,他不明白学戏跟扶乩降灵有什么关系。
“你可以假托是灵人在唱戏,其是,真正演唱的人是我,你对外就说我是你的琴师,你在明我在暗,一前一后、怎么样?”
徐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考虑到,自己在苏州人生地不熟,要想活下去必须要找个合作伙伴。
“徐兄,妙啊!你的这个办法好,我谢谢你了!”
张若采向徐云弯腰施礼。
“张兄,这件事你必须守口如瓶,千万不能对任何人说出实情?”
“徐兄,你就尽管放心,我绝对是滴水不漏。”
“张兄,要是挣钱了,咱们两个人平分,我说话算数,你意下如何?”
徐云觉得把两个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是最稳当的。
“徐兄,你给我的太多了,你多我少就行,毕竟都是你的功劳?”
“张兄,你不要推辞了,怎么就这样定下来,不过,演戏的地方还要你多多的考虑?”
“这个好说,你放心,包在我身上了。”
“那咱们要演练几次,我告诉你需要注意的事项,不然会被别人看出来的?”
“徐兄,你说的对,这个不能让人看出来,要是那样的话就露馅了?”
双簧这种表演方式是出现于清朝末年。
徐云说的双簧,按照标准来讲根本就不是双簧,其实,应该算是人人憎恨的假唱,台前的人光张嘴没有声音,后面有人在配音。
回到苏州城之后,张若采问清楚了徐云住在山塘客栈,约好明天上午来客栈里找他。
这天晚上,徐云把越剧的名段都回想了一遍,最终,他决定将《红楼梦·葬花》这场戏拿出来。
之所以这样做,他考虑了各个方面。
张若采扶乩降灵的身份,还有《红楼梦》在明末没有人知道这个故事。
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
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
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
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
……
徐云轻轻地唱了一遍,想写下来唱词,可他不会毛笔字,此时,也没有几百年之后的笔。
“哎,老天爷不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