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以戏抵债

保长两口子所说的话,徐云、老头是不可能知道的,他们正在为杀鸡的事争执。

“公子,你是我家的贵客,必须用好酒、好菜招待,可我身无分文,家里养的鸡还有几只,今天杀一只来吃?”

“大爷,不用了,鸡还是留着下蛋吧!我有一碗稀粥就可以了?”

“那怎么能行,你帮我的大忙,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感谢,杀只鸡算的了什么?”

“我受之有愧,这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你太客气了?”

徐云之所以如此拒绝,是因为他看见老头的家太贫寒了,与苏州城里的房子相比,差的太远,土墙、竹子围的小院。

在吃饭聊天中,徐云得知,老头的老伴去年去世了,他有个女儿嫁到附近的村子,十天半个月来看看他。

徐云想帮老头,可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了。

吃过饭,徐云在树荫下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老头叫醒他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几点。

“公子,时辰不早了,我们该去戏台那里了?”

“好,我洗把脸,咱们马上就走?”

徐云想不到戏台在河边不远处,他还以为是在村里面最热闹的地方。

“公子,你看,就是那里?”

顺着老头手指的方向,徐云远远地看见了一处临时搭建的戏台。

戏台是木桩架的,悬空于地面,九脊重檐歇山顶,脊檩和檐口用花布彩条装饰,垂脊两侧悬挂灯笼。

铺设红色地毯的戏台上,还没有开始演戏,戏台下方有简易茶棚,已经有不少人在那里等着看戏。

“保长,我请的人来了?”

在戏台下正前方最好的位置,摆着一张八仙桌,桌子后坐着个中年人,正在喝茶、摇扇子,老头弯腰向他说。

“我知道了!”

那个人看也没看徐云,就朝他们摆了摆手。

“公子,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大爷,你就放心吧!”

徐云朝戏台走了过去。

“各位父老乡亲,我今天来到宝地,借此唱戏的舞台,给大家演唱一段新戏,如果你们认为唱的好,给我鼓鼓掌,要是觉得唱的不好,就喝个倒彩?”

“那你给我们唱什么呀?”

下面有人问了一声。

“我看见村子附近有许多桑树,一棵棵长的是非常茂盛,恰好,我学过一段戏叫《桑园访妻》,今天唱给大家怎么样?”

“好,你开始吧!”

“我没有带乐器,只好清唱了。”

“乐器戏班里有,你等一下,我去给你借来,你要什么?”

“琵琶吧?琵琶就行了?”

徐云本想说越胡,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越胡此时此刻还没有出现在大明,自己的那把越胡在山塘客栈里。

不大一会儿,琵琶送到了徐云的手里。

试了试音、清了清嗓子,徐云坐在戏台上开始了。

“路遇大姐得音讯,九里桑园访兰英。

行过三里桃花渡,走过六里杏花村。

……

第一碗白鲞红炖天堂肉

第二碗油煎鱼儿扑鼻香

第三碗香蕈蘑菇炖豆腐

感谢你娘子情义长。”

事先村老头那里得知,小满戏的一些忌讳,声音,徐云将这段唱词减去了几句,他知道,这些人根本就听不出来。

“哎,各位父老乡亲,我唱的怎么样?你们倒是有个表示啊?不能都不吭气吧?”

戏台下寂静无声,徐云只好说话了。

“好,太好了,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戏,再来一段儿?”

“就是,再来一段儿?”

……

等到大家不说了,徐云放下琵琶,双手抱拳朝台下施礼。

“谢谢、谢谢,既然各位如此抬爱,那我就再来一段儿,这段戏是《洼洼地里头好庄稼》,希望你们喜欢?”

“我这走哇过了,一洼哪个又又哇又一洼呀,洼洼地里头好庄稼……

叫它拉犁又拉耙,叫他摇耧把种撒,拉起那个磨来赛牛马,拉起水车哗哗,哗啦啦啦啦……”

“咦,你这个与刚才的不一样,没有那个好听?”

徐云唱的是豫剧《李双双》的一段戏,他是想试一试,大明的人对新戏的接受程度怎么样。

“这是我刚学的,唱的不好,大家不要见怪。”

“你唱的好不好没关系,赶紧下来吧?戏班子要上去开戏了?”

保长在下面开口。

“告辞、告辞!”

“公子,你的戏是什么地方学来的?”

刚刚走下戏台,徐云被一个人拦住了去路。

“师父不让说,无可奉告!”

徐云只能撒谎,不可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来历。

正在此时,徐云听见有人在高声叫喊。

“保长,上午你可不是这样说的,以戏抵债可是你亲口答应我的,怎么现在你又不认了,要不然我也不会请公子上台演戏?”

徐云踮起脚,看见是那个老头在说话。

“对不起,我去看看?”

看见徐云走了过来,老头眼含泪水,哽咽的说了起来。

“公子,说好的以戏抵债,他现在不认了,500百文钱是一文也不能少,下午不给钱就要我的稻田?”

“不就是500文钱嘛,你看看,这够不够?”

徐云拿出了一小块银子。

“够了、够了!”

保长笑的合不拢嘴。

“这不是你的,是他的。”

徐云把银子放在老头的手里。

“公子,这使不得?使不得啊!”

“你我有缘,钱是王八蛋,没了再去赚,你就收下吧!”

徐云总算是把午饭的事情了结了。

“我有几句话告诉你?”

“哼,你一个外乡人,胆敢在这里教训起我来,你知不知道,我是什么人?”

“保长?你不就是个屁也不是的保长吗?在京城里我见过的人多了去,护城河里的王八都比你大?”

“你是京城来的?”

“你说呐?”

“好,今日之事就算了,你走吧!”

“百炼千锤一根针,

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

只认衣冠不认人。”

徐云高声说完这首诗,头也不回的走了。

“公子,请留步?”

徐云回头一看,原来是在戏台下拦住自己的那个人。

“你有事吗?”

“公子,你说的好,做得对,我敬佩之极,你刚才的诗太好了,我想讨教一二,不知是否可以?”

“不敢当,我信口胡说的?”

“这个人我替你惩治了,这样你应该满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