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印度公司:开拓美洲、西非市场
与法国东印度公司同时成立的,还有法国西印度公司。不同于东印度公司聚焦于好望角以东的海外贸易活动,西印度公司在美洲、西非开拓市场并建立殖民地,掌握贸易垄断权,间接促进了法国本土制造业的发展。[11]
1664年以前,北美法属殖民地的贸易权归荷兰所有。到了1664年,受荷兰突然强大起来的刺激,以及法国发展海外贸易的需要,法国西印度公司成立,意欲夺回对北美法属殖民地的贸易权。和东印度公司的筹建模式类似,西印度公司筹建时,国王贵族也纷纷投入自己的财产,以期分得公司贸易的红利。5年时间里,西印度公司获得的所有投资中,国王路易十四投资占比54%。剩下的一半投资,大都来自政府官员而不是个体商人。所以,为了能让自己的投资获利,特权阶层纷纷策动国王给予西印度公司特权,也正因为此,西印度公司能够持续进行贸易活动而不破产。
这些特权包括:第一,给予西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筹建西印度公司时,“太阳王”路易十四曾颁布过42条法令。其中第15条规定西印度公司有权垄断所有到西印度、美洲、非洲西海岸的贸易40年。第二,公司可以代表国王与当地的商人进行谈判或结盟,这无疑增加了法国贸易公司与其他欧洲国家在海外市场争夺中的竞争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公司拥有其所在地固定财产的支配权,像河流、港口、土地等。这意味着公司获得了在殖民地发展的物质基础,对贸易活动的开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第四,海外贸易公司不仅会面临海盗的侵扰,还会受到法国殖民据点当地土著人的袭击,所以西印度公司有权拥有和装备自己的战舰。种种特权为西印度公司开拓市场、建立殖民地提供了便利。
在法国开拓的所有殖民地当中,最为出名的是加勒比地区的西印度群岛。加勒比地区有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外商品的大量输入削弱了法国的经济实力,导致法国贫困。为了应对国内市场充斥着国外商品和法国制造业发展缓慢的现实,柯尔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他规定殖民地只能向法国出售原材料以及法国不能出产的货物,像蔗糖、棉花、可可、咖啡等,同时殖民地需要的全部制成品只能从法国购入。[12]法国本地的制糖业和纺织业都受益于这种经济政策,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制糖业。
加勒比地区的制糖工艺最早是由荷兰殖民者带来的。大约在1640年,荷兰人将甘蔗的种植方法以及制糖的工艺传授给当地的原住居民,并教会他们使用机器。甚至有学者指出,加勒比海岛上的糖厂,堪称历史上最早的工厂。[13]然而在法国西印度公司时期的殖民地,不能自行生产蔗糖,只能出口原糖,且只能出口给法国,相对应地,殖民地所需的成糖,只能从法国工厂购买。这种经济政策对殖民地的发展是不利的,但却为法国制糖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从殖民地获取源源不断的生产原料,经过法国本土工厂加工之后,又将高附加值的产品卖给殖民地居民,法国制糖业就在这种“殖民地—法国—殖民地”的循环中发展起来。
依托当地的甘蔗种植业,发展制糖业成为西印度公司主要的商业活动之一。为了解决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西印度公司还将自己的商业活动扩展到贩卖黑奴的贸易中去。和其他的奴隶贩子一样,他们带着武器和生活用品从法国出发,到达非洲西海岸,用这些物品与当地的奴隶主换取大量的黑奴,再把黑奴运回美洲卖掉或者换取美洲特产,最后返回法国。这趟航程也就半年左右,但其中获取的利润却颇为丰厚。
凭借甘蔗种植业和黑奴贸易,法国西印度公司获利颇丰。根据路易十四颁布的关于西印度公司筹建的相关法令,西印度公司有权垄断所有到非洲西海岸、美洲、西印度的贸易40年。垄断权给了西印度公司支持和发展的便利。
只是好景不长,依托王权建立的西印度公司也同样受到王权的制约。1674年,“太阳王”路易十四宣布撤销西印度公司,由自己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代替自己管辖殖民地。除了地方行政长官,殖民地还配有总督。总督掌握军事大权,主要的职责是维护地方安全。而地方行政长官则主管地方行政、财税事务。得益于欧洲城市发展模式的灵感,法国将这种发展模式复制到了美洲殖民地。在一些殖民地开始出现市镇,市镇里还设有市政会。作为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市政会主管地方事务,比如市镇规划建设,以及组织人员维护市镇安全等。到了18世纪,各殖民地又有新的机构出现,如“农业委员会”和“高等委员会”,这些机构可以派代表向国王提出各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请求。在这个基础上,法国殖民地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法国殖民地经济和制糖业成为法国18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据统计,法国西印度群岛的贸易额占法国对外贸易额的六分之一,几乎满足了全世界所需糖和咖啡的供应。[15]由此,法国糖打败英国糖,成功占据了欧洲市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七年战争爆发以前。
七年战争结束后,西印度群岛成为法国唯一重要的殖民地。持续到拿破仑帝国时期,西印度群岛的圣多明各宣布独立,法国的其他大部分殖民地被英国占领,法国的殖民地经济宣告破产,直到第二帝国时期才开始新的发展。
虽然法国西印度公司只存在了9年,但在法国轰轰烈烈的海外贸易活动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美洲、西非开拓市场,对法国本土制造业的发展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