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扬州

当扬州城的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时,连见多识广的林财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城墙巍峨,城楼高耸,运河上画舫如织,码头上人声鼎沸,一派盛世景象。

“我的老天爷...“林虎张大嘴巴,“这比松江还要热闹!“

船刚靠岸,码头上就涌来一群脚夫和商贩。郑鸿逵扔给郑福一袋碎银:“去找个像样的客栈,要靠近市集的。“随后转向其他人,“今天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林虎挠了挠头,黝黑的脸上露出困惑的表情,“四爷,啥叫自由活动?“

郑鸿逵正整理着袖口,闻言不禁失笑。

“就是让你们各自去耍,“郑鸿逵拍了拍林虎宽厚的肩膀,“扬州城这么大,你们想去哪儿逛就去哪儿逛,天黑前回客栈便是。“

林财眼睛一亮,他比弟弟林虎年长三岁,为人更为机灵:“四爷的意思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见识见识这扬州城?“

“正是。“郑鸿逵从袖中掏出几块碎银,分给三人,“这些银子拿着,想吃什么、玩什么尽管去。只是记住——“他竖起一根手指,“不许惹事,更不许去赌坊。“

林财接过银子,嘿嘿一笑:“四爷放心,我们省得。“他三十出头,是郑家的老人了,一张圆脸上总挂着笑,但眼神却精明得很。

林虎已经迫不及待地搓着手:“哥,我刚才看见码头那边有卖糖葫芦的,咱们先去尝尝?“

“瞧你这点出息!“林财笑骂,却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听说扬州狮子头是一绝...“

二人向郑鸿逵行礼告退,兴冲冲地钻入了码头上熙攘的人群中。郑鸿逵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嘴角却挂着笑意。

“郑福,你也去吧。“见郑福还站在原地,郑鸿逵说道。

“四爷,我还是跟着您吧。“郑福恭敬地说,“这扬州城人生地不熟的...“

“不必。“郑鸿逵摆摆手,“我要先去拜见本地知府,带着你不方便。去吧,晚上客栈见。“

打发走了郑福,郑鸿逵独自走进名为“悦来“的客栈。这客栈临河而建,三层小楼飞檐翘角,门前挂着大红灯笼,一看就是上等去处。

要了间上房,郑鸿逵让小二备了热水,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换上一套崭新的湖蓝色绸缎直裰,腰间系上玉带,头上戴了方巾,俨然一副富商打扮。临行前,他从行李中取出一封早已备好的名帖和一个小锦盒,小心地放入袖中。

走出客栈,扬州城的繁华扑面而来。宽阔的街道上行人如织,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郑鸿逵沿着主街缓步前行,不时驻足观望。

街边一个卖糖人的小贩吸引了他的注意。那老人手法娴熟,一勺糖浆在他手中翻飞,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几个孩童围在旁边,眼睛瞪得溜圆。

“客官要来个糖人吗?“老人见郑鸿逵驻足,热情地问道。

郑鸿逵笑着摇头,却摸出几个铜钱放在摊上:“给孩子们分了吧。“

继续前行,街道越发宽阔。一座石桥横跨河上,桥下船只往来如梭。桥头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吟诗作对,引得路人频频侧目。郑鸿逵从他们身边经过时,隐约听到“复社“、“几社“之类的字眼。

过了桥,街景又是一变。这里多是高门大户,朱漆大门前立着石狮,显是官宦人家聚居之处。郑鸿逵向路人打听了知府衙门的方位,不多时便来到一座气势恢宏的府邸前。

衙门前的石狮威严庄重,两个衙役持棍而立。郑鸿逵整了整衣冠,正要上前,却见一个家丁模样的人从侧门出来,斜眼打量着他。

“这位爷,有何贵干?“门子拖长声调问道。

郑鸿逵上前一步,不着痕迹地塞了一块碎银过去:“在下福建郑鸿逵,特来拜见袁知府,烦请通报。“

门子掂了掂银子,脸色稍霁:“可有名帖?“

郑鸿逵连忙从袖中取出名帖递上。门子翻开看了看,皱眉道:“郑爷,您这没有提前递过名帖啊?知府大人现在不在衙内。“

郑鸿逵这才想起明代官场的规矩——拜见官员需先递名帖,约定时间后再正式拜访。他暗骂自己疏忽,脸上却不动声色:“是在下唐突了。不知知府大人何时得空?“

“这可说不准。“门子摇头,“要不您把名帖留下,等大人回来我呈上去,有了回信再通知您?“

正说话间,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从门内走出:“怎么回事?“

门子连忙躬身:“周师爷,这位福建来的郑爷想拜见知府大人。“

周师爷上下打量郑鸿逵一番,目光在他腰间的玉佩上停留片刻,态度和缓了些:“郑公子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

郑鸿逵拱手行礼,又从袖中取出那个锦盒:“在下郑鸿逵,家兄郑芝龙。此次来扬州经商,特来拜会父母官,略备薄礼,不成敬意。“

周师爷接过锦盒,轻轻打开一条缝,只见里面是一对晶莹剔透的翡翠扳指,价值不菲。他脸上顿时堆满笑容:“郑公子客气了。知府大人这几日受刘总兵邀请前去扬州卫议事了,若大人回来,待我禀明大人,再给您回信如何?“

“有劳师爷。“郑鸿逵又递上一锭银子,“在下暂住悦来客栈,静候佳音。“

离开知府衙门,郑鸿逵并不急着回客栈。他沿着东大街漫步,观察着两旁的商铺。扬州不愧为天下富庶之地,绸缎庄、珠宝铺、茶楼酒肆鳞次栉比,顾客盈门。

在一家名为“锦绣轩“的绸缎铺前,郑鸿逵停下了脚步。铺面宽敞明亮,里面陈列着各色绫罗绸缎,几个衣着华贵的妇人正在挑选布料。掌柜的是个四十多岁的精瘦男子,正满脸堆笑地向一位夫人介绍一匹苏绣。

郑鸿逵没有进去,只是站在对面观察了片刻。这家铺子位置极佳,客流量大,而且看样子主要做女客生意。他默默记下这里的地段和客流情况,心里盘算着将来若在此处开一家专营海外新奇物件的铺子,应当颇有赚头。

日头西斜,郑鸿逵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茶楼时,里面传来悠扬的琴声和歌女的吟唱,门口挂着“清音阁“的匾额。他驻足听了一会儿,记下这个地方,或许改日可以带手下来听听曲。

回到悦来客栈时,天已擦黑。刚踏进大堂,就听见林虎洪亮的声音从二楼传来:“...你们是没看见,那秦淮河上的画舫,啧啧,灯火通明,丝竹声声,里面的姑娘一个个跟天仙似的!“

郑鸿逵摇头轻笑,拾级而上。推开房门,只见郑福、林财林虎三人围坐在桌前,桌上摆着几样小菜和一壶酒。林虎正说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地比划着。

郑福最先看见郑鸿逵,连忙咳嗽两声。林虎浑然不觉,继续道:“我听码头上的脚夫说,扬州瘦马天下闻名,那身段...“

“那身段怎样?“郑鸿逵含笑问道。

林虎这才发现郑鸿逵回来了,一张黑脸顿时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少、四爷回来了!我、我们就是随便聊聊...“

林财赶紧起身让座:“四爷食了吗?要不要让小二再上几个菜?“

郑鸿逵摆摆手,在桌前坐下:“不必,我在外面用过了。“他给自己倒了杯茶,“你们今日玩得可好?“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白天的见闻。林虎去了码头区,见识了各地来的商船;林财逛了市集,对扬州的小吃赞不绝口;郑福则去了几家商铺,打听些行情。

“四爷,您见到知府大人了吗?“郑福问道。

郑鸿逵摇头:“今日不巧,知府外出。我留了名帖,等回信再说。“他抿了口茶,“明日我们先在城里转转,看看有什么生意可做。“

“四爷,“林虎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我听说扬州盐商富可敌国,咱们要不要...“

郑鸿逵一巴掌拍在林虎头上“要不要什么,都说了我们这趟是正经生意,这些坏习惯得改改”